医学新发现:安慰能治病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08-25 15:24:19
小孩子割破了手指,给他贴上一块胶布,他立即便觉得手指不那么痛了。但胶布其实没有止痛效用,甚至没有疗伤作用。这就是“安慰剂效应”。科学家称,“安慰剂效应”疗法将是医学界面对的下一个大挑战。到时,医生和药物在治病上都可能成为辅助性的配角,主角将是你、我和他。 安慰剂古已有之 医生在76岁的美国得州二战退伍军人科利甘老先生的膝盖上动手术,因为老先生的膝关节发炎,疼得厉害。医生在膝头的皮肤上作了一个切口,拨弄了一下内里的组织,一会儿便把皮肤切口缝合。除了皮肤层那一刀外,医生根本没为他的膝盖动过任何手术。可是,科利甘老先生以为自己已经接受了手术,而他膝盖的疼痛也的确在逐步减轻。 这原来是休斯敦退伍军人医院的莫斯利教授所进行的一项实验,他要利用一次“假手术”来测试单凭心理安慰能否治好某些疾病。那次假手术6个月后,科利根老先生的膝盖疼痛一直没有再发作,他甚至已活动自如,可以拖着剪草机在花园剪草。 专家说,这种现象称为“安慰剂效应”,显示一个人的主观思想对客观问题能有多大影响。只要思想上预期某种效果会出现,身体就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 心理病古已有之,因此“安慰剂”也古已有之。古时的医生已会用面粉制成“药丸”,给那些其实健康正常却疑心生病的“病人”服用。后来,讲求科学的年代中,这种认为心理可治愈疾病的理论被认为“不科学”而被科学界鄙弃。然而民间仍然沿用着不少属于这一范畴的所谓“土疗法”,例如坐在一条浸了醋的毛巾上可以止鼻血、在坏牙上下个咒语便能止牙痛等。 直到近年,部分医生发现这类全无科学根据的“土疗法”却又通常奏效,于是决心要解开“安慰剂效应”之谜,并进行了连串的实验。“安慰剂效应”最明显的是患高血压、心绞痛、情绪低落、胃肠溃疡、哮喘、关节炎、偏头痛和其他慢性痛症的病人,也有心脏病和癌症病人。 人人有“体内药厂” 美国密执安大学首席研究员布罗迪认为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体内药厂”。但反对声音是强大的。这当然可以理解,因为这种新理论一旦被证明合符科学,那许多医生和药厂的生意必定大受打击。制药业虽然激烈反对,然而他们其实可能一直在自知或不自知地利用着这种现象。无独有偶,一种抗抑郁药物Prozac也被发现几乎形同安慰剂。 问题是,“安慰剂效应”是纯主观感觉?还是的确能令身体产生反应,达到治疗效果呢? 美国心理学医生沃尔夫进行了首个求证上述疑问的实验。而他所得到的答案是:“安慰剂效应”的确能引起人体内的生理反应。 人体细胞的表面有一个称为“接收器”的区域,接收器分子的形状,跟在细胞间穿梭的若干特定分子的形状相配合,类似锁与锁匙的关系。科学家发现脑和神经系统细胞表面的接收器能接收吗啡及其他鸦片类制剂的分子。之后,他们又发现人体内自然存在类似吗啡的化学物质,也可被脑及神经系统细胞的接收器接收。这些自然存在的物质称为“体内吗啡”。 “体内吗啡”的作用是减轻痛感和兴奋神经。研究发现举重运动员和马拉松跑手体内的“体内吗啡”水平较一般人高,这或许能解释这类运动员的体力耐力超人的原因。 “无中去病”合逻辑 科学家早已知道,精神压力能影响神经和荷尔蒙系统,影响重要器官和血流量,导致高血压、血管硬化、心脏病发、骨质疏松、记忆力衰退、过早衰老等病症。这些疾病的成因没有外来因素,全由我们体内对精神压力所作反应引起。既然身体可以令我们“无中生病”,那当然也可以令我们“无中去病”,这是很合乎逻辑的。 事实上,我们身体的天然机制中本就存在着各式各样互相克制、互相消长的因素。只要我们的身体处于平衡状态,体内的这种相克相长的机制便能发挥作用,保持健康,让我们可安枕无忧。而当由于种种原因令身体的平衡状态受破坏干扰,疾病就会随之而来。但只要我们给予身体些微“提示”,身体就能自行调动其机制,慢慢恢复平衡状态。 然而,要令所有人相信疾病可不药而愈实在是不太容易。要是病人来求诊时,医生只是拍拍他肩膊对他说:“只要你相信自己会痊愈你便能痊愈,回家去吧!”这种话看来没几个人能接受。病人不接受这“提示”,“体内药厂”亦无法调动起来。 专家还建议医生必须耐心聆听病人的倾诉,认真仔细地检查病人的身体,然后给予病人肯定的讯息,病一定能治好。这些全都是“安慰剂”,能像锁匙那样,开启“体内药厂”的锁。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