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爪黑幕追踪:运动式执法难根除“黑”食品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6-10 18:57:42
利益链条难断 变相害人不知 循环查处转圈
一个没有任何证照的地下作坊,竟然卖了七八年的凤爪等“黑”食品。昨天,一版关于问题凤爪流入广州多家酒楼食肆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假酒、劣奶粉、毒粉丝、毒罐头……越来越多的“黑”食品,成为老广挥之不去的心头之痛。
为什么紧抓严管之下,问题食品仍屡禁不止?对此,广东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永泉一言以蔽之:利益驱动、无知、监管盲点,三原因使然。
交保护费获“自由”生产空间
卖相好、成本低、房租贵、高回扣……一条潜在的“利益链”,支撑了形形色色的“黑”食品的生存。
据了解,凤爪经双氧水浸泡后,卖相好、易保存,而且价格相对便宜,不少超市、熟食店和酒楼食肆对其青睐有加。“你不做,别人做”。很多人明知双氧水危害健康,为赚钱也不惜冒险。
记者揭黑幕:工业双氧水制作凤爪毒害食客
作坊的卫生状况令执法人员吃惊。执法人员现场查获25公斤装工业双氧水一桶,烧得焦黑、味道刺鼻的熟油半锅,炸凤爪、白云凤爪近400公斤,及牛排、腐皮、燕饺等食品,还有包装袋封口机一台,泉州“御珍”牌凤爪和燕饺包装袋一大批,记录作坊进出货情况的账本、收据一批,以及送货用的摩托车、自行车。
一位工商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私人作坊大都位于管理薄弱区域,尤其向城乡结合部集结、向出租屋及民居散布的趋向越来越明显。在这里,以交保护费方式获得“自由”生产空间的,并不鲜见。
据报料人刘军称,他曾向有关方面反映过凤爪加工场的问题,有关部门及街道保安队还到现场看过,房东也知道,但始终没人管。他认为,可能存在的保护,让作坊主有恃无恐。而通过花钱收买或给高回扣,作坊经营者和酒楼厨师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那些表面光鲜实则低劣的食品,也顺利进入酒楼食肆。
更多人变相“杀”人都不知道
“有的人是明知故犯,但更多人的无知或一知半解,促使问题食品层出不穷”,陈永泉认为,因为无知,许多作坊经营者或从业者甚至在变相杀人都不知道。他举轰动一时的白云假酒案说:“10毫升甲醇,就一勺子的分量,就可致人失明,制假者却不知道后果如此严重。”
广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有关人士表示,私人作坊大都偷偷摸摸经营,对其进行从业知识普及教育几乎不可能。而且,一般从业者文化水平偏低,一旦自身利益受到冲击,往往以暴抗法。海珠区新滘工商所吴所长说,他们常遇到暴力抗法的事,几位同事因此挂彩。像突查“祥记”作坊时,出动了工商、公安、街道等部门的40多人。相关人士认为,靠“人海战术”才能保障顺利进行执法行动,使紧张的人力更加捉襟见肘。
城中村私人作坊几乎无法监管
日前,新浪网一项关于“应采取哪些措施杜绝假食品”的调查显示,近六成人表示,要靠政府加强监管。
据了解,广州目前涉及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工商、质监、卫生、农业、药监等近10个部门,多头执法的弊端依然存在。一位工商部门负责人表示,位于城乡结合部或城中村的私人作坊几乎无法监管,举报突查的也不多。而且,出租屋租房给人从事违法生产,几乎没有相应的惩罚。
目前,专项整治行动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方式,但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一位教授表示,众多的运动式行政执法,短期效果不错,但始终围绕违法——查处——再违法——再查处“转圈”,执法综合成本更高,而且打击一过老问题会卷土重来。
所幸的是,广州开全国先河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直接向地方行政长官和群众负责,不代表任何部门,食品安全监管中长期存在的决策、管理、协调等问题得到缓解或逐步解决。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