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晨练带来的健康危险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1-20 16:09:11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山西沁源县21名师生在晨练中遭遇车祸丧生的事件,悲惨的结果使许多家庭痛不欲生,也为众多习惯于马路晨练的人敲响了警钟。
从医学角度来讲,晨练需要科学选择场地和时机,否则不但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反而会像媒体中所报道的那样,增加意外伤害发生的风险性、同时对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
过早晨练可以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
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儿童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骨骼发育和内脏器官的成熟。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偏大,尤其许多中学生每天早起晚睡,体能消耗很大。这部分消耗的体能,除在饮食中加以补充外,通过充足的睡眠使疲惫的脑神经细胞得以休整也是必不可少的。早晨五六点钟是儿童的最佳睡眠时间,如果强制孩子从睡眠中醒来去锻炼身体,对孩子身体的发育有害无益。
医学证明,早晨刚起来的时候人体各脏器功能尚处于较低水平,难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需有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才能使生理功能活跃起来。而如果经常借助外力来强迫大脑停止休息,就会强行改变体内的生物钟节律,加重心理疲劳和细胞损伤,出现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等症状。而且晨练后,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消除不利,也会使人感到精神恍惚,四肢松弛无力。
冬季晨练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入冬以来,气温逐渐降低,许多人还在坚持晨练,这种持之以恒的锻炼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对于一些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人或老年人,在晨练时要多加注意。因为夜晚睡眠时,皮肤、呼吸、尿液中水分的排泄已使机体处于轻度脱水状态,此时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血流缓慢、血液黏度增高,在清晨冷空气的刺激下,人体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管壁收缩加快,所以容易诱发高血压、脑溢血、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发作。
此外,大多数人晨练时是空腹的,不吃东西就锻炼,因为没有摄入碳水化合物,就要通过分解身体中的脂肪来提供能量。这种情况下,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就会明显升高。医学研究证明,脂肪酸已经成为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老年人,年龄越大体内分解利用游离脂肪酸的能力就越低,因此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就越大。
马路晨练加重了肺呼吸的负担
清晨气温还没有回升,空气污染物中较重的固体物和粒子一般会降到地面上,是一天中空气污染严重的时间段。此时进行锻炼,由于呼吸加深加快,污物、灰尘、细菌很容易经呼吸道进入体内造成肺、咽喉、呼吸道感染。
在城市里,由于受运动场地的限制,许多人就在马路边进行晨练,马路上车流量大,汽车尾气、灰尘和其他排泄废物的浓度就更高。在呼吸时,人体肺部就像一个“过滤器”,吸入的空气经过过滤除污后,再进入体内循环。晨练时肺活量加大,需要不断地吸入污染的空气,然后不断过滤吸收,因此,马路上污浊的空气给肺脏的换气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研究证明,长期吸入汽车废气,会使肺活量降低20%,还可能导致哮喘、肺气肿等疾病。
晨练后早餐埋下胃肠病的隐患
早晨时间比较紧张,许多人在晨练后就要吃早餐开始工作了,还有一些人在晨练回家路上,随便吃一点应付了事,这种锻炼和饮食习惯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影响,但是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就会使胃肠道代偿能力越来越低,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发病。晨练运动时全身血液重新分布,胃肠蠕动减弱,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晨练后匆匆吃饭,血液要同时满足胃肠消化、体力恢复、正常的思维意识等多重需要,所以用于食物消化吸收的酶、消化液和能量就大大减少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胃肠道内食物的积滞还可以刺激胃壁,影响胃液分泌和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导致胃溃疡、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多种疾病。
晨练选对地点时间才能健体强身
在适宜的时间和场所内进行晨练,可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调动身体机能,增加抗御疾病的能力。在地点上要选择地面空旷,空气洁净、新鲜的环境,例如公园或小区的绿化带。晨练的最佳时间最好在太阳升起之后。另外不要为了锻炼而锻炼,要根据每天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情况,决定是否要锻炼。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注意每天的天气预报中对晨练指数的评价。
晨练指数主要是综合风力、温湿度等基本的气象要求对晨练适宜度的评价,共分为五个级别。其中第一级别表示各种气象条件均好,是最适宜进行晨练的情况;第二级别相对于一级会有一些气象变化,例如风力稍微大一些,或者是温度、湿度有一些增加,但是整体上不会引起明显的变化,这种是较为适宜晨练的情况。以此类推,第五级别就是指各种气象条件都不是很好,不适宜进行晨练的情况。除了注意晨练的时间、地点以外,每个人还要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状况确定运动的方式和运动量的大小。例如老年人在冬天就要减少清晨户外活动的频率。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