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脑血管病的家庭防治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3-25 22:51:04
每年的6月24日是“世界中风日”。中风,在医学上称为脑卒中、脑血管意外或急性脑血管病。这类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塞以及短暂脑缺血发作。短暂脑缺血发作又名小中风,是指由于短暂的脑局部血液供应障碍而导致的可以在24小时内完全好转的各种中风样的表现。
现在许多市民都知道“腔梗”,全称即腔隙性梗塞,它是指发生在脑深部的脑小动脉硬化、闭塞而导致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和软化,也称为微梗塞,直径小于2cm。很多中老年人平时有点头痛、头晕等常见的症状而没有相应的中风诸多表现,来医院检查时,通过脑CT或者核磁共振发现“腔隙性梗塞”。一般情况下,腔隙性梗塞很少引起严重的后果,但是需要到医院做一些危险因素的排查,这才是预防中风的有效办法。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并发症多的“三高一多”的特征。我国脑卒中的年发病率为120~180/10万人,死亡率为60~120/10万人。病后的残障率高达75%。
中风症状
中风虽然突然发生,但仔细观察,在发病前往往会出现一些预兆。以下这些症状的出现有利于家属及时识别:
1.一侧面、舌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无力、嘴歪、流口水、脸部不对称。
2.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3.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稳。
4.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
5.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
6.突然出现一时性视物不清或自觉眼前一片黑蒙,甚至一时性突然失明。
7.有时突然出现癫痫样的表现。
家庭急救
在救护者到达之前,中风家庭急救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1.让病人保持安静,完全卧床/就地平躺。切忌垫高枕头、对病人摇晃、前后弯动、震动头部等。
2.松开上衣纽扣和腰带,并将患者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假牙者应取出。有呕吐的病人,家人要用干净的手帕缠在手指上伸进口内清除呕吐物,以防堵塞气道。
3.不宜给病人自行灌药喂食。
4.要保持室内温暖,可以盖上棉毯,给病人加衣服要避免套头衫,用开衫反穿即可。
5.有大小便失禁者,应脱去病人裤子,垫上干净的纸或布等。
6.病人抽搐时,迅速清除病人周围有危险的东西。用手帕包着筷子放入病人口中,以防抽搐发作咬伤舌头。但是一定不要强行按压患者抽搐的肢体,以免骨折。
7.掌握正确搬运病人的方法,必须2~3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动。转送病人时要用担架卧式搬抬。如果从楼上抬下病人,要头部朝上脚朝下。送医院途中,家属可双手轻轻托住患者头部,避免头部颠簸。
8.尽快就近治疗,完全不必长途运送或者反复转运,运送中颠荡极易加重病情。
9.告知医生病情要掌握要点,如发病的具体时间,有无诱因,意识情况如何,有否呕吐、抽搐、手脚无力、口齿不清等,症状是否逐渐恶化,有没有其他疾病史和家族史等。
家庭康复
很多中风病人和家属都有类似体验,病人在住院2~3周后还没有完全恢复,医生让其出院,回家进行康复期治疗。很多人都不理解,认为医生不尽责,赶病人出院。其实,中风住院完全不可能住到痊愈出院,因为现代医学水平无法让中风“痊愈”。中风的康复期是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主动锻炼、家属心理安慰、饮食调理等众多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使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
对于病人家属而言,恢复期护理需要极大的耐心,细致地进行。这些内容包括:
积极帮助患者保持正确姿势(坐姿及睡姿),妥当帮助病人改变姿势和被动运动(见图)。
要根据其吞咽能力选择流质、半流质或软食。
护理中风患者最重要的是预防中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中风后由于活动不便、长期卧床,容易出现褥疮、肺炎、泌尿道感染三大主要并发症,此外还容易出现抑郁、性情显著改变、智能明显下降等。所以家人要保持患者被褥平整干燥;保持居室洁净和空气流通;至少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拍背,按摩受压的皮肤;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使用吸水性强的尿垫,及时发现和清除排泄物,清洗局部。舒适、安静、方便的家庭休养环境和适当的心理安慰,可以使患者感受到熟悉的、融洽的家庭气氛,比躺在医院更能减少精神负担和挫折感。
此外一定要鼓励患者自己表达,并完成各种日常生活活动,以期早日回归社会,提高生命的质量。
中风是复发率很高的疾病,先前的中风史是以后再次发生中风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家属一定要帮患者定期去专科医生那里随访,定期复查相关危险因素,并调整用药。建议不要老是由家属代配药。如果患者实在活动不便,可以请社区的医生或者一级医院的医生上门建立家庭病房,定期随访患者。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中风的复发。
中风病因
(l)血管病变:最重要而常见的是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微动脉硬化。
(2)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成分中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增加,可使血液粘度增加,致血流速度减慢。
(3)血液动力学改变:血压的改变是影响脑局部血量的重要因素。
那么血压不高就不会中风?也不是。因为如上所述,中风机制相当复杂,所以认为自己血压不高就可以高枕无忧是不对的。当然也不是把血压降得越低越好。众所周知,过低的血压可以导致脑内供血不足,严重时可以直接导致脑梗死。
中风的危险因素中首先是衰老,这是无法逆转的发生中风的潜在性病理基础。
下列慢性疾病都与中风有密切关系: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血液病。
有以下身体因素和嗜好者更容易诱发中风:有中风家族史,肥胖,脾气急躁,吸烟,过量饮酒尤其是饮烈性酒,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当等)。
其他如气候变化,妊娠,用力屏便,过度劳累,用力过猛等。
预防措施
稳定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清淡规律的饮食和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戒烟戒酒(吸烟是导致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酗酒尤其是高度烈酒容易造成脑出血),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生活环境的温度相对恒定,多饮水、适当饮茶。均衡饮食。
定期健康检查。对年龄40岁以上的人群,都要定期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以预防中风的发生。如果存在如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肥胖病,一定要在专科医生处长期随访。暂时性脑缺血发作是中风的警报,一旦发生须立即给予系统治疗,以避免发生完全性中风。
最后还要指出,中风后复发的危险性很高,如果患者定期到专科医生处随访,接受医生的指导,通过服药和改变生活方式,可以预防中风的再次发生。目前百姓间流行一种预防中风的说法:定期输一些疏通血管的药物就不会发生中风。这是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的。
(转载自《新民晚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