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营养均衡”回归百姓餐桌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4-27 21:22:17
现象1 “山珍野味”吸引食客
刚过去的五一长假,相信大家还意犹未尽。不知你留意了没,这次长假,餐桌上多了些野味,不少人尝到了野味。“吃野味能够进补”,这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在民间流传已久的说法。
浅析 所谓的“野生动物”包括人工合法养殖和来自野外的野生动物。目前餐桌上可以合法出现的是人工养殖的野味。在经历了2003年的SARS以及近期的禽流感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公众知道野生动物是许多疾病的传染源,对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即疾病由动物传染到人,还是有所了解的,并因此减少甚至不再食用。当然,经过卫生检疫部门的检查,合法上市供应的野味是可以放心食用的。最害怕的是来路不明的野生动物,可能隐藏着疾病的风险,建议不要贪嘴去吃。
观点 平衡膳食就是食物多样化
从营养学角度来讲,野生的并不等同于有营养。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但它们含有的营养素都不是很全面的。一个合理的膳食结构,建议进食30多种以上的食物,平衡膳食的理念就是食物多样化,只有多样化的食物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现象2 “食物相克”图书畅销
近来专门论述“食物相克”的新知类丛书受到读者欢迎。细读后发现,这些图书良莠不齐,可信性令人怀疑。尤其让人着急的是,许多家庭按照书本依葫芦画瓢,这个不许吃,那个不敢尝,一日三餐无所适从。
浅析 “相克”主要是指医药,“食物相克”出自民间读物,不少属于个案问题。“相克”的提法概念内涵不清,有些食物只是在一定条件下,从某个角度讲不太适宜搭配,不能笼统称为“相克”,对百姓的饮食容易产生误导。不科学的“食物相克”,将使饮食单一,容易引起营养不良和失衡。事实是,很多食物同食,营养还可以互补。
观点 注重粗细结合、荤素搭配
摄入量要控制 长假里胃肠道超负荷工作的话,这些天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建议适当选用粗粮如小米、玉米、燕麦以及绿叶蔬菜等。如果平日里零食多、点心多,那么在正餐时需适当减量,否则会营养过剩,尤其是在连续多天的活动量不多,能量消耗减少的时候。一次吃得太多可能诱发以剧烈腹痛,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为特征的急性胰腺炎及以头晕、心慌、下颚颤抖、上肢麻木等为主要症状的“美味综合征”。
荤素搭配合理 每一餐要有荤有素,如果某餐(天)荤菜吃得多了,那么下一餐(天)应多吃一些素菜,以利体内调节,达到营养平衡。吃过多的荤菜会使人体内环境变成酸性,干扰正常新陈代谢。
用油量要适当 因为脂肪是浓缩的能源,它产生的热能是蛋白质、糖类的2倍还多,吃太多的脂肪易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
粮食不可忘 粮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它可参与脂肪、蛋白质代谢过程,使其氧化完全,减少有毒产物的生成及排出,粮食还为人体提供一些膳食纤维。
饮酒别过量 若以酒精量计,每天不要超过20毫升,如喝40度的白酒应控制在50毫升内,5度的啤酒不超过400毫升。不要劝酒,更不应酗酒。
谨防传染病 中国人吃饭的习惯是围坐一桌,每人的筷子在同一菜碗里取食,有的人还喜欢在碗里“捣来捣去”或为人夹菜,很可能造成某些传染病的传播,提倡坚持使用公筷。
晚餐不宜过饱 过饱可使膈肌上升,影响心肌供血,是诱发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也最容易导致肥胖。
(转载自《新民晚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