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的病因与防治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0-06 17:42:58
8个月时妈妈抱强强,他不贴近妈妈,也没有高兴的表现。妈妈要吻吻他,可他总是往后回避妈妈的亲吻。妈妈看着他微笑时,他却会很不自然地把眼闪开。1岁时他喜欢独自呆在一旁,独自微笑。2岁时上托儿所后喜欢一个人走来走去,不服从老师管教。他爱一个人玩玩具,从不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耍。3岁以后,不肯主动与人接受,也不要别人来接近他。
强强6岁了,近来,他常常独自喃喃自语,别人既听不清也听不懂他说了些什么。他特别喜欢玩会旋转的玩具,如陀螺、杯盖。他经学龄前儿童韦氏智能测验为IQ76。像强强这种在儿童早期就出现的以社会交往为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的行为奇特为主的疾病,我们称之为“儿童孤独症”。 休 闲居 编 辑
儿童孤独症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展障碍、行为刻板重复和对环境反应奇特为特征的疾病。约1万名儿童中有2-4例。起病于30-36个月以前,2/3患儿出生后即有孤独症表现,1/3患儿在一二岁时基本正常,以后才有异常。本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目前研究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终生疾病。
儿童孤独症的病因
1.遗传因素
患儿的同胞发生本病的几率较其他人要高,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更高。41%患儿为长Y染色体,他们的父亲和兄弟也发现有长Y染色体,说明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2.器质性因素
本症患儿有围产期损伤史者较正常儿童多,包括早不、难产、窒息、产问题等。出生后患过及膜之、脑炎、脑外伤者本病发生率较高。近年通过核磁共振研究发现,本症患儿第四脑室扩大,小脑蚓部发育不良,脑干明显变小。
3.环境因素
有人认早年生活环境中缺乏丰富和适当的刺激,没有教以社会行为,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长期处在单调环境中的儿音,往往会用重复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而对外界环境不发生兴趣。
儿童孤独症的临床表现
1.社会交往障碍 患儿均不同程度地有“对亲人不亲,对陌生人不生”的特点,他们不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宁愿一个人玩。他们拒绝亲人拥抱,对亲人的呼唤不理不睬、无动于衷,对亲人离去或返回均持无所谓的态度。
2.语言发育障碍 有的孤独症患儿终生默默不语;有的患儿开始讲话比别人晚,讲话的内容也比别人少。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低下,常无法理解别人说得稍微复杂一点的句子。不会以提问的方式与人交谈,更不会主动与人交谈。他们不会用手势表示“再见”,不会运用更、动作、姿态及音调与人交往。不会使用词或使用代词不当,常错用“你”、“我”、“他”。他们缺乏正常儿童应有的想像力,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用玩具去“办家家”、“开火车”、“造房子”。他们常重复别人所讲过的话“模仿言语),或常重复别人以前讲过的话(延迟性模仿言语)。
3.兴趣范围狭窄,行为刻板僵硬 他们对一般儿童喜欢的玩具不感兴趣,他们喜欢圆的会旋转的东西,如瓶盖、陀螺、杯盖,常爱不释手,可连续玩很长时间。他们要求环境固定不变,如要求吃同样的菜,穿同样的衣服,坐同一个位置,走同一条路线。他们常常双手上举左右摇摆、旋转,扈打桌子,拍打墙壁,撞头、自伤,也常会迷恋会转动的东西,如不停地观看正在旋转的吊扇。还有的患儿对音乐节奏特别感兴趣。
4.感知觉异常 包括感觉过敏、感觉迟钝和感觉异常。有的患儿对声、光刺激过敏,有的患儿对疼痛、寒冷刺激反应迟钝,也有的患儿有特殊感觉,他们喜欢触摸或闻嗅一些日常用品 ,如光滑的墙面和地板。
5.智力障碍 25%的患儿智能正常,25%患儿轻度智能障碍(IQ50-70),50%患儿中重度智能障碍(IQ小于50)。个别患儿在智能低下背景下出现“岛状活动”,对机械记忆、计数、推算等有特异功能。
6.体格发育异常 常较同龄儿童矮小,可伴有某些发育畸形。
儿童孤独症的防治
由于本病是终生疾病,预后多数不良,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预防重点是加强围产期卫生保健,积极进行优生优育工作。治疗以特殊教育和行为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特殊教育
重点是教会他们有用的社会技能,如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能力以及使用公共设施的能力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以尽可能地促进患儿的社会进程以及改善语言功能。
行为治疗
患儿很难用言语进行心理治疗。却可以用游戏方式来进行治疗。如家长可以把玩具娃娃抱在怀里,亲亲拍拍,对娃娃说话,由于患儿有模仿能力,先使他们对玩具娃娃发生兴趣,然后再把感情从玩具上转移到父母的身上来。又如让患儿与同龄儿童一起游戏,通过“小伙伴”的作用,增进社会交往,重建合作行为。通过游戏,患儿某一行为得到改善,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使其他行为也得到改善。在游戏流通治疗中,家长要注意克服焦虑急躁的情绪,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只在某种程式上控制某种疾病。如氟哌啶醇可改善刻板动作,利他林可改善语言障碍,奋乃静可改善脑功能。目前认为药物治疗虽无法影响患儿的病程,不能提高患儿的认知能力,也不能使之有正常的行为,但有效的药物可使患儿更适应环境,易于管理。
总之,通过特殊教育、行为矫治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孤独症患儿的症状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的。
摘自《为了孩子》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