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哪些致心律失常效应,如何处理?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09-12 11:38:24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效应愈来愈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根据抗心律失常引起的心律失常类型不同,可分为缓慢型心律失常和快速型心律失常两种临床类型:
(1)缓慢型心律失常:休 闲居 编 辑
①β-阻滞剂、钙拮抗剂(如异搏定、硫氮FDA2酮)、乙胺碘呋酮、洋地黄等可抑制窦房结功能,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静止。
②β-阻滞剂、钙拮抗剂、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引起和加重房室传导阻滞。
③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双异丙吡胺、氟卡胺、英卡胺等可引起和加重希一浦系统传导阻滞。
(2)快速型心律失常:
①许多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引起室性早搏或使室性早搏次数增多。
②使室速发作增加,如洋地黄中毒。
③Ⅰ类抗心律失常可引起多形性室速。
④室上性心律失常,以洋地黄中毒最为常见。
⑤扭转型室速:以Ⅰ
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和胺碘酮为常见。
⑥双向性心动过速:为洋地黄中毒的特有表现。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治疗,依据临床引起的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处理方法不同。主要有:
①如引起的心律失常较原有心律失常加重,即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弊大于利,则应停用有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②对洋地黄中毒者,按洋地黄中毒处理,予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补钾,或用地高辛抗体治疗。
③对缓慢型心律失常,如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有症状的,可给予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必要时可临时起搏治疗。
④对快速型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予电复律或电除颤治疗。但洋地黄中毒者,慎用电复律。
⑤对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可静点25%硫酸镁和Ⅰ
B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