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药重拳出击抗生素市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07 23:35:59
为了适应抗生素市场的变化和激烈的竞争,彻底解决制约上海抗生素事业发展的瓶颈,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药集团)抗生素板块于最近举办了“抗生素现状与发展研讨会”,研讨国际、国内及上海抗生素现状与发展方向。同时,以大手笔书写上海抗生素崭新的一页――全新构建上药集团化学合成药抗生素板块。 上药集团已于去年作出新亚药业、先锋药业、第四制药“三企联动调整”的重大战略决策,全新构建上药集团化学合成药抗生素板块,并由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牵头,全新构建上药集团化学合成药抗生素板块,并于今年新建了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和重组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 “抗生素摇篮”重振声威 上海是我国抗生素生产的摇篮:1950年建立国内第一家青霉素实验所;1951年建立我国第一家抗生素专业生产企业,试验成功结晶青霉素;1953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3年分别正式投产我国第一支青霉素钾盐、金霉素、四环素碱、链霉素、半合成青霉素二钾氧苯青霉素。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抗生素生产较为分散,主要由新亚药业、先锋药业、第四制药等企业生产,生产格局呈小而散的局面。上个世纪,国内青霉素等抗生素生产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曾发生过多次“内战”,其中令人刻骨铭心的是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后期的青霉素三次国内大战,结果有6家企业被淘汰出局。与国内抗生素生产企业一样,上海的抗生素生产企业也曾出观过区域性内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抗生素事业的发展。 在两个新公司成立大会上,上海市工业局党委书记吴明充分肯定了上药集团的做法。她指出,这次新建和重组两个公司,是按照观代企业制度要求,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实施债转股较成功的典范;是新亚药业、先锋药业和第四制药三家抗生素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解决医药行业小而散的实质性举措,使抗生素传统产品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文认为,新亚药业、先锋药业、第四制药“三企联动”是为了从体制上、机制上落实上海抗生素整体发展规划。 三企联动优势互补 谈到“三企联动”时,吴建文列举了三企的优势: 新亚药业、先锋药业、第四制药三家企业都是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认证的企业,“新亚牌”、“三花牌”、“四星牌”都是历史悠久的老牌子,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部分产品曾是名牌产品;而且,目前三家企业生产的抗生素总量在全国占有35%左右的市场份额,被评为名牌的产品市场份额高达70%,皆位列全国市场份额第一位。“十五”期间,上海市委、市政府将生物医药列入上海支柱发展产业之一,抗生素被列为今年上海工业系统八大重点发展产品之一。所以作为上海抗生素企业,外部环境已经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然而,三家企业在具有上述优势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环境:一是加入WTO后,国际制药巨头大举压境;二是药品连续降价,影响制药企业成本规模;三是“三医”联动改革,带来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四是药品招投标,要求企业转变营销模式。 环境严峻竞争升级 据来自有关方面的消息透露,近年来,世界抗生素市场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8%,1998年世界抗感染药物市场销售额为400亿美元,约占全球治疗性药物市场额的10%。各类抗感染药具体销售情况是:抗生素占世界抗感染药物市场的最大份额(约250-260亿美元)、抗病毒药居第二位(约55-56亿美元);第三位为抗真菌药(40-42亿美元),其余则为疫苗和抗原生动物药等抗感染药小品种。 同样,国内抗生素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九五”期间主要是以发展半合成抗生素为主。目前,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半合成青霉素已能满足国内用药需要,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半合成抗生素的产量也已满足了国内用药需要,而且还在发展。 国内抗生素市场的竞争态势,对于抗生素生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来说,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上药集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抗生素国有生产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医疗单位招标投标的发展,使生产企业处于被动,抗生素生产企业进入微利时代;二是民营药厂发展迅速,其独特的体制,加上有些民营药厂采取不正当竞争方式抢占市场,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构成较大威胁;三是一些有资金的外商或个体户以加工方式低价竞争,使正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下风;四是单独定价有利于外资企业的竞争力。 以上四大挑战,对企业来说是带有共性的挑战。但最大的挑战,是全国抗生素大集团之间进行大规模整合重组,重新定位划分、扩张全国市场份额的挑战。与哈药、华药、石药、鲁抗等国内实力雄厚的抗生素企业相比,上海有不小差距。哈药等除了有强大的实业资本外,还有强大的金融资本作后盾,已经完成了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所以综合竞争实力非常强大,生产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已经显现,而且其主导产品几乎都在抗生素领域。因此,上海抗生素生产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非常严峻。 瞄准普药做大做强 面对挑战,吴建文提出上海抗生素板块的经营战略定位:以抗生素为主,做精、做强、做大非专利的处方药,在这个领域成为全国最知名的综合型制药企业;以我们的成本领先及差异化并重的策略,加快产品的结构调整,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 具体而言,参照日本、印度制药工业发展的规律,一般都在做好“普药”低端市场、实现原始资本积累后,才开始进入研发创制阶段,逐步培育、形成自己的独特核心竞争能力这么一个发展过程;即使在高端市场的美国,普药市场的占有量也要达到40%-50%。所以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普药肯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上药集团抗生素板块将集中抢仿一些专利到期的好产品,这样的定位是比较科学的,这个模仿制创新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品质创新成就未来 吴建文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的经营理念有关。“新先锋”的经营理念是:“品质创造价值,创新成就未来”。 品牌和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为此,“新先锋”在发展经营理念、新产品开发、人才经营等方面的战略定位为: ――以“创新成就未来”为发展经营理念,尊重客观规律,脚踏实地的做大、做优、做强名牌产品,做精、做大有特色的独家产品,做巧、做强有技术水平、有成本优势的产品,精打细算、“精雕细刻”有效益的重点品种,集中力量对有市场、有效益的老产品进行二次开发,扩大适应症,提高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同时,时刻关注国际市场变化发展的趋势,蓄势待发,随时跨入高端市场的门槛。 ――通过3―5年时间,在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全面完成品种结构调整,包括同类有潜力的新品的更新替代,已有品种的自身配套。全面提高公司新品产值率、新品销售率和整体毛利率。 ――把对人的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强调员工的个人成长与企业的发展同步。这就是人才经营思想发生的最根本性的变化。根据这一思路,在企业内部将对各类优秀管理、技术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对引进的人才委以重任,创造好的环境让他们出成果,并继续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对现有人才,将着重研究、充分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并奉行以成果、绩效来作为主要评判标准,以市场的目标来锻炼与培养人。 三企新建和重组后,有利于做大做强上药集团的抗生素板块。据了解,在新建和重组前,按现行价计算,今年1-3月,在全国医药行业内,工业销售额先锋药业列第19位,新亚药业列第23位(利润已跻身15强),第四制药列第47位,在新建和重组后,“新先锋”可跻身全国医药重点骨干企业前10强。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