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招商:光开花不结果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6-22 08:29:42
新华社信息北京1月27日电(记者常志鹏)在前不久的一次企业招商论坛上,医药保健品行业的代表透露:在中国,每年有近百亿元招商费用打了水漂,有近万种招商产品销声匿迹;其中制药企业95%的招商光开花不结果,以失败告终。 何以出现这种情况?专家认为,长期以来由于企业和招商机构的招商观念落后,招商方式单一,缺乏整体策划以及缺乏各方沟通平台等原因,造成企业招商费用居高不下而招商成果却极小的情况。 北京一家减肥药品企业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年多以前研制成功了一种新产品,因为急于招商,先后在媒体上投入广告上百万元。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却没有招商结果。四川德阳的一位代表也说,为了打开一个新药的销路,新药还没上市,他们就在省内外各种媒体上大做招商广告,结果广告费花了不少,招商效果却不理想。像这样的例子,在广西桂林也有:某企业为新药上市花了近百万元进行招商,在许多都市类报刊上做广告,结果“把钱扔在水里,都不见冒出一个泡泡来”。辛辛苦苦开发出的新药,也因为招商不成功而夭折。 “少的几十万,多的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只要药品面市,厂家就迫不及待地投钱,不分媒体的定位、读者对象,这样招商往往胜少败多。”海王集团广告总经理高锦民在谈及招商时不无感慨。但在采访中,许多药界人士不约而同地谈到了重庆太极集团的曲美招商会。曲美曾引来全国20多个省、市的120多个商家前来投标,在以保证金和回款作为竞标依据的拍卖角逐中,41个商家获得曲美3800万元预约保证金。而其参加竞标的前提就是在当年下半年的5个月中销售回款2个亿。应该说,在众多招标中,曲美当被首推为成功者。 招商运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药品招商的成败。据业内专家分析,目前大多数企业在招商运作上都比较草率。大致都是相同的模式,即找广告公司--找几家媒体--刊登广告--等待反馈。广告公司由于对企业所在的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往往选择媒体不合理、广告制作简单、信息发布没有深度,很难抓住投资者。比如在一些经济类报刊广告中,“欢迎加盟”、“诚招代理”等随处可见。这样的广告无论谁看都会觉得没印象,不仅招商招不到,连同广告公司和报纸的威信也会降低。其实,药品招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药品招商的成败,而企业招商的成与败又直接影响着经销商、招商媒体以及招商服务机构的利益。 近几年来,药品招商广告已成为包括媒体和营销服务机构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媒体和招商机构如果要确保这块收入来源,就必须“抓住”招商企业。而企业需要的是快速回笼资金和快速建立营销网络,最终得到招商成果。一位专事药品招商策划的专业人士说,道理很简单:制药企业要通过招商来整合销售渠道;经销商要通过招商来寻找产品;招商信息需要招商机构和媒体来传播;媒体和招商服务机构又通过传播招商信息来获利。可以说,药品生产企业、经销商、招商机构和媒体等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资源链。只有通过整合招商资源链条,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才能促使药品招商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以达到药品生产企业营销水平的提高。 随着药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药品招商仅仅依靠广告已经不能充分表达企业招商的需求。药品生产企业、经销商、招商媒体以及招商服务机构之间的沟通应该更加深入,合作也应更密切。这就需要搭建一个把各方都联系起来的平台。有了这个平台,招商企业将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得到更多商业价值和机会。比如制药生产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的期限已经临近,有的企业没有资金建生产线,但有药品品种文号;而有的企业已经通过认证,但生产线建起来了却没有足够的药品品种;还有的企业专攻新品开发,有足够的科研能力却没有生产能力。而有的企业生产能力大大过剩,却没有其他企业来共享。诸如此类的企业都需要有一个沟通的平台。如果招商机构或媒体把这个使命完成了,就抢先占领了招商领域中的公信力和制高点。 据业内人士分析,招商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行为。在操作方法、运作思路上,招商与传统的运营模式尽管思路有所不同,但能优势互补,并不冲突。对于任何药品生产企业、经销商、招商媒体及招商服务机构来说,只要以招商为运作模式,就必须依靠平台建立起一种稳定、长久的战略联盟,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目前许多企业招商未果也与没有建立联盟有关。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