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制药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9:30:10
|
|
目前,世界各国都将基因工程及其产业化进程视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展开市场激争。据统计,在欧美诸国,已上市的基因工程药品接近一百种,约有超过300种以上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约2000种在研发中,近年,基因药物上市周期在美国有明显缩短迹象。美国产业界对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投入比例最高,高投入必然带来高收益。预测到2003年,世界基因重组蛋白类药品总销售额至少可达250亿美元。 中国目前现代生物技术已向医药工业渗透,迄今已有数千家生物技术公司从事生物制品研发、产销。已有干扰素、白介素、红细胞生成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15个基因药物投入市场,一批生物制药企业已初具产业化规模,医药生物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显著,中国生物制品市场也在激烈的竞争中初步形成。截止1999年,全球排名前10位的制药公司全在中国落户,排名前25位的制药公司中,已有20家通过建立分装厂、合资或设置办事机构等方式开始抢滩中国市场,参与中国医药市场,特别是基因工程药物市场的竞争。中国加入WTO以后,在中国本土市场逐渐国际化过程中,药品进口关税将下降到6.5%,国内基因药业面临严峻挑战。 跨国生物技术公司更具优势。美国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新型药物第一国,大部份基因工程药物的专利权为美国所拥有。多数跨国公司研发费用一般都占其销售收入10%以上,有的高达30%。欧美国家风险投资机制较完善,跨国公司实行资本化经营,融资能力较强。截止1997年,美国对生物制品风险投资已超过500亿美元,且以每年追加50亿美元巨额资金速率促进生物技术发展,而中国总投入只约60亿人民币,远不及国外一个基因药物一年销售收入。现阶段中国宏观对策为: 第一,面向市场,强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加快科研体制改革步伐。促使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把经营机制引入科研体制中,扶持与强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第二,加强宏观调控,优化配置中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有限资源。急需国家和政府在宏观上给予治理和引导。 第三,加强下游研究和改革现行生物制品审批制度。生物制品审批制度应尽快改革。 第四,加强知识产权和药品行政保护,发展具有“自主专利权”的基因药物,提高中国基因药物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建立高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加强金融与高科技结合,在财政、金融和税利等方面重点扶植一些发展前景较为光明的民族生物药业,使其尽快步入国际化的轨道。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转摘自“医药快讯信息网”) |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