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优势及改革思路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15:17:41
汤剂是中医治疗疾病所用药物的主要剂型之一,是我国古代医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以中药的性味功能,炮制加工、用量。禁忌,配伍原则、煎煮服用方法等理论知识,将中药饮片按辩证结果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并通过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成为中医临床诸多剂型中的首选剂型。
休 闲居 编 辑
早在《内经》就有“汤液攻其中,砭石针艾治其外”的记载,历代医著对汤剂的适应征、配伍原则、遣药用量、加水煎熬。服用方法及随证加减运用等十分强调,并有详细的阐述。如《伤寒论》中对桂枝汤的炮制、煎煮、服法及针对其兼症、失治。误治、合并并病等错综复杂的病理变化,拟出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葛根汤等。充分体现了汤剂具有随证加减运用的灵活性,并能最大限度地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理论原则,全面考虑人与自然环境、心理、体质等因素及病因、病性、病时、病势等病理变化的因果关系,把握药物配伍、用药剂量等原则,切合病证实际确立治疗法则而遣药配方,有的放矢地治疗疾病,具有中药其它剂型难以比拟的优势。
随着我国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历代医者对汤剂临床运用研究不断深入,他们根据中药饮片的种类、性味功能、毒理作用、药剂治疗目的,以及火候、煎煮时间、先煎、后下、布包煎、烊化兑服、为未冲服等,具体规范了汤剂的煎煮常识和服用方法,丰富了汤剂的运用内容,保证了汤剂的治疗效果,使汤剂的临床运用知识不断发展和完善,历经数千年不衰而沿用至今,故古人曰:“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
汤剂优势分析
目前中医临床使用的剂型较多
除汤剂外,还有丸剂、散剂、酒剂、膏剂、丹剂、冲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它们以各自的优势在近代医疗活动中发挥了较好的治疗作用,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和接受。但大多数中药成品制剂的功效与其适应证是固定不变的,若病情有变化,原方即不适应,而无法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加减运用,因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不适应临床诸多变化和疾病谱增多的辨治需求。通过对中药制剂的研究表明,大部份口服中成药因受加工制作方法和制剂配料的约束,影响药物在胃内的崩解及有效成份的吸收利用。如片剂和丸剂在加工制作时,需加入一定的湿润剂和粘合剂才能将中药粉末紧密粘合起来,这样就致使药物的表面积大减,服后在胃内的崩解和水溶性较为缓慢,因而治疗功效迟缓。散剂与胶囊剂虽为粉散颗粒状,服后在胃内崩解决、水溶性好、吸收快、利用率高。但粉散状的药品表面积大,仅受胃内溶液和服用少量水份浸润是远不够分解的,有效成份的吸收和利用也同样受到限制,再则干燥的粉散药品吞服困难,亦不适宜儿童、老弱病人与危重患者服用。因而尽管各种中成药的种类不断增加,也不能满足临床多种疾病和不同体质患者的需求。因而,汤剂最能配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随证情变化灵活加减运用,在规范的煎熬过程中能将药物有效成份充分地溶入汤液内,使药物分子或离子状态能均匀地分布在药液中。服后在胃内无崩解过程,吸收快,有效成份吸收全面,利用率最高,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预期疗效。
近些年来新型的中药制剂层出不穷
许多中药单味或复方在现代科技力量的推动下制作为针剂、雾化剂等,并广泛地用于临床,这无疑是中药剂型变革和开发利用的突破,也是对中药传统剂型发展落后于时代的挑战,给中医药的发展带来可喜的前景,也给汤剂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中药材多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每味中药如一个复方,化学成分极其复杂,是一个包含多种化学成分的群体;它不但含有多种有效的药理成份,而且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其临床疗效正是整体成份的相互协同,从多系统、多靶点作用于人体发挥共治疗效果。然而,目前的生产工艺和科技手段只能提取某几种或某一类化合物,不可能提取药物的整体有效成份;即使提取多数有效成份,也不可能代表原药物固有的性质。功能作用,更不可能发挥中药单味或复人的整体实用价值和综合运用特征。而汤剂的特点与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的认识相似,正是通过单味或复方整体药效的组分,从多系统,多靶点的途径发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整体调节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总之,汤剂具有其它中药剂型难以比拟和无法取代的优势
主要因素是汤剂能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保持中医基本特色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随证变化而灵活加减运用,通过规范的煎熬过程使药物之间相互监制、相互访问、相互作用,保证中药单味或复方的综合特征,使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符合医生临床辨治疾病的意图。但是,传统的汤剂存在用药量大,浪费资源,煎煮耗神费时,携带不方便,煎煮方法掌握不当而药液质量难以保证等缺点,不适应现代人们生活方式和医疗保健的需求,成为中医药发展的障碍。因此,汤剂的改革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适应现代人们防病治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汤剂改革思路
传统的中药饮片大部份呈小块状,多数药物是植物根块,动物骨质和矿物等。其组织细胞结构紧密,煎煮时必须通过数层细胞壁垒才能将有效成份溶入药液中,一般的煎煮方法不易使全部有效成份充分溶出。
为了使汤剂的改革能保持中医药理论特色,又能充分发挥中药整体功效的特征,符合未来药物发展方向和现代人们对非注射给药途径剂型,尤其是对安全的、无创伤性口服给药途径的需求,笔者认为,采用传统粉散技术与现代微米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将规范炮制的单味中药饮片加工为10-75微米范围,在加工制备中还应依据药材质地结构的紧密、疏松、油润等类别特点,规范其粒径程度,用特制的纸袋或布袋包煎5分钟左右服用。
根据物理学原理,粒径在此范围内的颗粒中药,所含的药效学物质基础与原中药饮片分子结构无明显变化,不会影响中药属性、药效特征和功能主治。通过短时间的煎煮,就能使某些.无机分子或难溶性的矿物等有效成份充分溶出。从药物学来说,粒径越细,则表面积越大,越有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不会破坏药物的有效成份,更不会对安全用药构成威胁,相反则大大提高药物的利用度,保持中药固有的物质基矗若将微米技术纳入汤剂改革,不但能缩短汤剂的煎煮时间,简化煎煮方法,方便携带,节省药源等,而且还能提高药物整体成份的利用率,保留汤剂的综合特征,比传统汤剂更保证质量,适应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病势和不同疾病谱的患者临床随证灵活加减运用。当然,用微米技术改革汤剂还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因每味叶药就象一个含有多种化合物的仓库。我们应在现代药理化学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每味中药所含的有效成份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及使用不同等特点,认真考虑和研究中药临床应用的稳定性、释放性、储存和配伍等问题。此外,微米中药及相关技术还能促成中药剂型的多样化,加速如含片、雾化等新剂型的开发,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广阔件发前景。并可改汤剂的不足为优势,保持传统汤剂自身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相信不久的将来,一种新型的汤剂将会广泛用于临床,为世人所接受,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满足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医疗保健需求等起到重要的作用。
(转摘自“中国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