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系”:担保漩涡的“弄潮儿”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1 00:23:54
熟悉“重庆担保圈”的投资者知道,太极集团早已是处于该担保圈“漩涡”中心的“弄潮儿”――截至2004年11月10日,太极集团及其控股股东太极集团有限公司累计为朝华集团、长丰通信、长远股份等3家上市公司贷款提供担保额42223.53万元,占年初净资产总额的47.3%。
另据太极集团2004年年报摘要,截至2004年12月31日止,太极集团各种担保总额为53886.52万元,占年度净资产总额的55.88%,超过了证监会规定的担保上限50%近6个百分点。其中,10662.29万元系太极集团违规担保。
本来,企业担保额度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都需对任何可能影响经营安全和合规运作的敏感因素持谨慎态度。遗憾的是,太极集团似乎没有考虑这样做,反而越走越远。而这一轮,太极集团将“太极系”成员西南药业、桐君阁亦拉入了担保圈。
――3月25日,桐君阁发布公告称,拟向重庆市商业银行大坪支行贷款不超过5000万元,太极集团以自有房产为该笔贷款作抵押担保;
――3月26日,西南药业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太极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所持公司1994.918万股国有法人股中的997万股,质押给建设银行涪陵支行,以求贷款1000万元;
――3月26日,太极集团亦发布公告称,3月24日,公司质押给民生银行重庆渝中支行的西南药业国有法人股3100万股,已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了解除质押手续。同日,公司将该3100万股质押给民生银行重庆分行,拟申请贷款3500万元;
――3月31日,西南药业发布“关于为他人提供担保的补充公告”称,控股子公司重庆大易制药有限公司(西南药业持有其96.68%股权,原为葛兰素史克制药(重庆)有限公司)2004年12月1日与重庆市垫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签订质押合同,为太极集团短期借款6000万元提供担保。
上述事项表明,尽管太极集团及整个“太极系”因超比例担保潜藏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但面对主营发展以及日常营运资金需求的难题,太极集团及“太极系”似乎别无选择,惟有将担保进行到底了。
经营业绩参差不齐
自太极集团有限公司携子公司太极集团联袂打造“太极系”以来,几经整合,一个令所有区内外医药企业谁都不敢轻视的新对手在西南重镇重庆市崛起。
不过,令人诟病的是,“太极系”这几年在主营业务整合、规模经营扩大的同时,经济效益却显得相形见绌。例如,作为“太极系”的龙头老大太极集团,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174897.07万元,净利润10143.31万元。然而,2002年和2003年,太极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33912.26万元和321096.05万元,净利润分别为5186.27万元和5720.39万元。这就是说,太极集团过去几年主营业务收入保持了较快的扩张步伐,盈利能力却始终距历史最好水平以下很远的地方徘徊。
从年报看,尽管太极集团2004年净利润水平较之2001年仍然相去甚远,却延续着2003年启动的爬升趋势:主营业务收入387921.21万元,同比增长20.82%;净利润6703.99万元,同比增长17.02%。
事实上,太极集团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保持两成以上的增长,除了自身三大剂型胶囊剂、糖桨剂、口服液稳中有升外,主要来自桐君阁、西南药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合并财务报表所致:2004年,桐君阁主营业务收入271162.62万元,同比增长23.26%;西南药业主营业务收入40844.97万元,同比增长20.74%。而太极集团分别持有桐君阁65.15%股权和西南药业56.42%股权。
至于在净利润方面,“太极系”就“同主不同命”了。年报显示,西南药业净利润1434.89万元,同比下降33.58%;桐君阁净利润1650.77万元,同比增长41.8%。从合并报表的角度出发,太极集团的净利润增长一方面受到西南药业的拖累,另一方面则受到桐君阁的拉动。因此,太极集团似乎应该感谢桐君阁。其实,准确地讲,太极集团真正应该“感恩戴德”的,一是重庆税务部门,2004年向桐君阁返税254.35万元;二是桐君阁对所属资源进行的整合处置,2004年长期资产处置净收益1541.9万元。而桐君阁全年在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上扬的同时,实际由主营产生的净利润仅9.65万元,大部分利润被经营成本费用所吞噬。
担保加剧经营风险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再融资渠道有两条,一是股市或债市直接融资,二是通过向银行贷款间接融资。从融资成本角度讲,直接融资成本较低,而间接融资成本相对较高。这也就是许多企业削尖脑袋、争先恐后欲跻身证券市场的动机之一。
可是,在目前国内低迷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再融资如走“蜀道”。于是,就有了上市公司频频向银行借贷举债,就有了一轮接一轮为满足借贷要求的股权质押,就有了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之间无节制借贷的担保圈。而“重庆担保圈”仅仅是遍布国内各地形形色色的担保圈中的一个。
虽然,太极集团陷入“重庆担保圈”有点无奈。同属一市的上市公司当朝华集团、长丰通讯、长运股份这样的“兄弟”公司遇上资金吃紧、周转不灵,请求充当担保人,太极集团似乎找不出合适的拒绝理由,谁没有求人的时候?一旦自己沦入同样的境地,岂不是也要依靠“兄弟”或朋友扶助提携?
问题在于,太极集团担保过分了,以至到了失控、过度、甚至不惜“闯红灯”的程度。
当年,太极集团为收购桐君阁和西南药业股权,累计花了4.38亿元。虽然收购后太极集团孜孜以求的“太极系”如愿以偿,但此举不仅将太极集团多年的利润积累消耗得十有八九,还令太极集团扯上了一身的债务。从近几年的经营及整合情况看,太极集团自身经营业绩的波动可能与“收购后遗症”有关;而“太极系”、尤其桐君阁医药商业、西南药业化学制药工业所面临的整合难度,似乎大大超过了太极集团收购前的预料。这无疑令太极集团感到“骑虎难下”。
另外,让太极集团忧虑的矛盾是,一方面“太极系”远景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才能实现,另一方面“太极系”无一不深受资金来源短缺的煎熬。
更要命的还在于,几年下来,“太极系”几乎每家公司均存在经营风险继续增加甚至随时可能恶化的趋势。年报显示,2004年,太极集团资产负债率72.52%,桐君阁资产负债率79.89%,西南药业资产负债率60.2%。按照国际公认的经营安全标准、即资产负债率60%(60%以上为风险区,60%以下为安全区),整个“太极系”资产负债率均在安全线之上,显示“太极系”经营风险有所增加。其中,以桐君阁潜在风险为最大。
不难体会到,“太极系”在担保链已经很长、很脆弱的状态下,继续以担保方式寻求资金,乃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过,“太极系”在苦心经营这条担保链的同时,宜作好因“重庆担保圈”出问题、或担保链断裂而承担直接责任、包括连带责任的心理准备。 (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