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艾滋病流行的危险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2-17 15:45:42
据专家估计,我国艾滋病病毒实际感染人数已经超过50万人,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艾滋病蔓延的速度如此迅猛,以至于我们身边随时可能会有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者艾滋病人出现。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有关人士担心--
今天是联合国世界艾滋病日。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告艾滋病以来,至1999年底,全球报告的艾滋病病人约220万,估计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为3430万。1999年全球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为280万,目前全球每天有15000多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休 闲居编 辑
80年代初期,艾滋病对中国人来说仅仅是一个陌生的单词。据最新数字统计,全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711例,其中病人741例,死亡397例。今年的感染报告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3%,中国艾滋病流行仍呈蔓延和持续增长态势。而据专家估计,我国艾滋病病毒实际感染人数已经超过50万人,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官员认为中国已面临爆发流行的危险,性病艾滋病防治面临严峻形势。
假如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艾滋病的流行将成为国家性灾难。随之而来的社会经济损失可达人民币4600亿元到7700亿元。
实现从国外感染到国内传播的转变
我国进入了艾滋病危险的流行期
15年前还是一片净土的中国,现在已经是到处都能发现艾滋病的国度。15年前,人们谈论起艾滋病的时候,脸上还都带着一种暧昧的笑;现在,人们谈论起艾滋病,就像谈论晚餐吃什么。艾滋病蔓延的速度如此迅猛,以至于我们身边随时可能会有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者艾滋病人出现。
据了解,1994年以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多数为云南的吸毒者。1994年后,艾滋病传播超出云南省,迅速向全国扩散。1998年6月,青海省最后报告发现了感染者,短短4年间,艾滋病病毒感染报告全面覆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说:开始我们在地图上只标出一点红,后来是一片红,现在全国地图上已经没有空白点了。个别地区已出现了艾滋病患者的大批死亡,蔓延程度已超过非洲。
据了解,广东省在1986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至1989年底亦仅增加到4例,从1990年开始,感染人数逐年增加,近几年来更是成倍增长。至1999底,全省已累计发现感染者839例,广东省籍的有494例。
最新统计还表明,静脉注射毒品是我国艾滋病最主要的感染途径,经静注毒品感染艾滋病的人数占报告总数的72.1%。根据泰国和美国艾滋病流行的规律,一旦HIV在吸毒人群中传播,将会迅速波及性乱人群,静脉吸毒方式感染的迅速上升,是艾滋病爆发的前奏。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过去的15年一直是以性接触传播、经血液传播两种途径,而现在,广东已经有3名婴儿一生下来就被证实感染了艾滋病。
中科院院士、艾滋病研究专家曾毅介绍,中国近年来艾滋病毒感染人数以每年相当快的速度增长,说明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根据艾滋病在一个国家的流行规律,开始为传入期和扩散期,一旦进入增长期,就会呈现感染加速度增长的趋势,如果在这个阶段防治措施不力,就会迅速进入泛滥期。所以,中国能用于遏制艾滋病的时间和机遇已经不多。
关注艾滋病
关注每个人的生命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存在三个严重不足:对于艾滋病出现大流行的估计不足,对于艾滋病严重危害的认识不足,对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投入不足。而这三个不足带来的后果即是:广泛深入的预防宣传不够,支持开展防治措施的政策不够,开展有效干预措施的力度和广度不够,科学研究的投入不够。有些地方对于本地的艾滋病发病情况欺瞒遮盖,甚而对调查研究者持排斥态度。曾毅院士举了一个例子,和他一起进行艾滋病研究的某地方学者被停职停薪,因为地方官员认为,透露出该地艾滋病病情有损政绩和地方形象。
更可怕的是,由于传统思想在作怪,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心态非常脆弱,长期处于地下状态,不愿意公开事实的真相,其危险性不亚于拉开了引信的炸弹,他们是受害者,反过来又极易成为病毒的辐射源。这种恶性循环的后果是,医疗机构无法准确得知艾滋病的流行现状,有效预防更无从谈起,艾滋病的蔓延也就得不到遏制。
如今,艾滋病已经不再是个人隐私问题,也不仅仅是公共卫生问题,而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各种人群都要对预防艾滋病负起责任。由于病毒繁衍中的差异,人类10年来所作的各种试图研制出杀灭艾滋病病毒的药物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国家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副主任、国家新药评审专家库成员邵一鸣研究员说,他参加新药评审已十多年,但他没有发现一种药物对艾滋病有效。据了解,人类至少还要等8~10年后才可能研制成功预防艾滋病的疫苗,而距离治愈艾滋病的目标就更加遥远。
因此,要想有效预防艾滋病,在仍没有发现有效阻断艾滋病病毒、预防感染的好办法之前,预防艾滋病的最好疫苗就是对高危人群进行行为干预。除了加快医学研究之外,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正常、正确的公民心态更是当务之急。让更多的人懂得约束性行为,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让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生活在阳光里,让社会空气变得宽容,这样才能捆住艾滋病的触须,才能拯救更多的生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