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不可小视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15 17:44:57
发生食物过敏要及时到医院看变态反应科。
经常有人说“这东西我不能吃”、“那东西我吃了过敏”。有人不能吃螃蟹,有人不能吃杏仁,有人不能吃桃,形形色色。叶世泰教授是我国变态反应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他对记者说,现在人们能吃到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满足了口腹之欲,但也面临着更多的过敏风险。休 闲 居 编 辑
食物过敏越来越多
现在食物过敏的人的确比以前多了。究其原因,首先是摄入的食物种类多了。叶老笑着说:“以前过的是穷日子,天天窝头、白饭、萝卜、白菜,食品单调,过敏原少,发生食物过敏的可能性也就小得多。而现在不同,还有什么东西吃不到?不管春夏秋冬,国内国外,食品没了季节、地域之分。像美国腰果、开心果,以前中国没有,后来吃的人多了,就出现了对腰果、开心果过敏的病例。”
其次,现在食品中“外来”的添加成分多了,所以造成更多的人过敏。随着农业科技和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我们吃的食物很难再称得上“天然”。在食物的种植、养殖、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经常或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饲料、香料、色素、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化合物,吃进这些东西后极易引起过敏反应。
叶老说:“我见过有人吃土豆片过敏,结果并不是对土豆过敏,而是对其中添加的食物保鲜剂过敏。有的人喝橙汁过敏,查下来是对橙汁中添加的色素过敏。还有的人以前吃鱼不过敏,突然有一天吃鱼过敏了,那极可能是对饲料中的某种添加物残留过敏。”
“现在由这些东西引起的过敏占不小比例,而且最麻烦的是,它们让过敏变得越来越复杂。要想找出过敏的‘元凶’困难多了。”叶老说,“这是世界性的难题。不可小视。”
什么人容易过敏
叶老说,食物过敏因人而异,各种食物造成过敏反应的几率也是不一样的。临床发现,婴幼儿时期,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主要有牛奶、鸡蛋、黄豆、花生等;成人时期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有鱼、坚果类、花生、甲壳类海鲜(如虾蟹)等。“我们的老祖宗早有‘发物’一说。
‘发物’就是指那些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像鱼虾蟹、蘑菇、米酒等”。
有些人对刺激性食物或调味品过敏,如辣椒、酒、芥末、姜、葱、蒜等。此外,有些食物不一定要食用,即使接触也可能造成皮肤发痒、红肿等过敏反应,如桃、山药等。
叶老说,有的人终身对某一食物过敏,而有的人对相似的一类食物都过敏。有个病人,吃了半块月饼就不行了,一问,月饼是“五仁”的,他对那些“仁”过敏。
为什么吃同样的东西,别人不过敏,而有的人过敏呢?
“这主要与过敏体质有关。”叶老说,遗传在食物过敏中起了主要作用。在临床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那些有严重过敏史的人,总能在他的家族中找出一串过敏体质的人,有可能妈妈对花粉过敏,爸爸有哮喘,奶奶是过敏性鼻炎等。
研究发现,父母中的一方有任何过敏性疾病,子女的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为37%,而父母双方均有的,子女发病率则高达62%。当然,是过敏体质不一定就会过敏,如果在后天环境中没有遇到会引起过敏的物质,也不会过敏。
大概有8%以上的孩子会发生食物过敏,比成人高得多。叶老说,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消化道黏膜保护屏障发育不全,还不会对食物中的成分有选择地吸收,所以在婴幼儿期容易出现食物过敏。调查显示,3岁以下的婴幼儿容易过敏,1岁内最多,4到6个月为高发年龄段;4个月内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过敏危险比晚加辅食者要高。
叶老说,民间有“奶癣”一说,即未断奶的孩子出现湿疹、瘙痒等皮肤症状。叶老说:“这多半是食物过敏造成的。”据调查,有过敏性皮肤病的小儿,食物过敏的发生率高达90.5%。所以如果孩子反复出现湿疹等皮肤症状,应首先考虑食物过敏。
过敏反应挺吓人
卢女士对记者说:“食物过敏真可怕。”她对螃蟹过敏,有次吃了与螃蟹一起煮的虾后过敏了,脸、脖子起满了红疹,刺痒难耐,好久才下去,现在她一直为不能吃螃蟹这种美味而遗憾。
不能吃螃蟹并不影响什么。叶老有个同事,对小麦面过敏,在家、在外都要处处小心,生活平添了很多麻烦。
食物过敏可能对成人的影响不大,如果是孩子,可能就会影响到营养和发育。有一个新生儿,妈妈没奶水,他又对牛奶过敏,结果一家人为解决孩子吃的问题弄得人仰马翻。
叶老说,食物过敏是指人体摄入食物后,机体对其发生了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最明显的表现是在皮肤上,如皮肤充血、湿疹、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胃肠道症状也很多见,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有些人还表现在神经系统上,如头痛、头昏,严重的还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血压急剧下降、意识丧失、呼吸不畅,如果抢救不及还会有生命危险。
有对姐妹到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看过敏方面的问题,她们告诉医生自己的父亲就死于橘子过敏。当时,老人独自在家,吃橘子过敏了,打电话说不行了,家人赶回来送他去医院,最后还是没抢救过来。
“食物过敏不像食物中毒,过敏往往不在乎量。有的沾一点都不行。”叶老说,发生过敏后,不管是肠胃反应还是皮肤反应,都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减轻过敏症状。但药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一旦发生严重的食物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要赶快打急救电话,让病人平躺,如果病人呼吸不畅,必要时要进行人工呼吸。
防治过敏的四字方针
叶老说,由于食物品种繁多,地区、季节、个人饮食习惯各不相同,食物过敏的诊断和治疗都存在一定困难。
防治食物过敏首先要查明“元凶”。很多人知道自己对什么食物过敏,有些人突发食物过敏,就搞不清楚过敏原。叶老说,医生会帮助患者分析过敏原,详细询问病史;必要的情况下,会让患者写详细的饮食日记;有时也会通过查血来做判断;有时还可以做“激发实验”,让患者试吃怀疑是过敏原的食物,当然,做这种试验一定要非常慎重,医生要做好充分准备,确保无事。
经过长期实践,叶老总结出防治食物过敏的“四字方针”,即“避”、“忌”、“替”、“移”。他说:“不管是防还是治,对食物过敏,最简单、经济、有效的办法就是避免食入引起过敏的食物。”
“避”就是避免食用或接触过敏原食物。如对牛奶过敏,就应避免食用含牛奶的一切食物,如雪糕、冰激凌、蛋糕等。此外,有些食物,不一定食用,闻或接触也可能造成过敏反应。有的人一闻到或碰到某种食物就会过敏,就要避免接触。
“忌”,就是忌口,与“避”类似,只要严格不吃就不会再过敏了。“替”就是食物替代。如对牛奶过敏者,可试着用羊奶、马奶,或者用豆奶之类的东西代替。“移”就是不要把易过敏的食物放在近前,以免让孩子误食,或做饭时误放误加。此外,叶老说,对一些生凉瓜果引起的过敏,可以将瓜果煮沸,试用熟食。
过敏是可以变化的。有的人小时候对某种食物过敏,长大了就不过敏了。有些人是一段时间内对某种食物过敏,三五年后就不过敏了。叶老建议,对于营养价值较高而又经常需要食用的食品,可在避免食用三五年后,少量地试吃,运用“食物口服脱敏疗法”脱敏。如对牛奶过敏者,可先在一杯水里放一两滴牛奶,试着吃一下,如果没不良反应,可逐日加量,半勺,一勺,一定要慢慢地加量。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的人可能就可以达到一般人的食用量了。
由于食物过敏可能起始于胎儿时期,叶老建议,有过敏史的家族,妇女不要在过敏疾病发病期怀孕。在孕期及哺乳期应注意限制饮食,少食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对减少婴儿的过敏症非常重要。固体食物的添加最好在孩子6个月之后,切忌在婴儿食物中过早加入花生、大豆及动物性食物。
查询更多食物信息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