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五:谁制造束缚谁把它解开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5-07 07:46:08
"现在许多大学生就好比是一件盆景,虽然长的好看,但并不是出自本意,而是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领导等人施加的外在压力迫使他变成这样。所以要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整个社会都要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河北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
主任王欣教授这样评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休 闲 居 编 辑
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较薄弱的形势,有关人士呼吁,从政府部门到学校再到老师、学生,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
河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王心老师告诉记者,教育部2003年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好政策却在基层难以真正落实。当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硬性规定对学校进行监督,并统筹规划学校的具体活动。虽然多数高校目前都开设了心理健康的选修课,但王老师认为,从普及的角度看,最好把心理健康纳入正规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学校可将选修课改进成必修课,这样就能使学生从心底强化心理健康意识。
心理专业人员短缺的问题既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改善,从现有老师中挑选出一部分加以短期培训,不失为一条捷径。石家庄铁道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魏文风老师对记者说,自身心理就有问题的老师将对学生的心理伤害最大,所以急需提高老师的心理教育水平,至少应对班级辅导员这类与学生联系密切的老师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心理教育修养。魏老师告诉记者,其实家长对孩子心理观的形成起着最关键的作用,有些看似学生的心理问题实则是家长心态不正,家长也要抛弃旧式权威思维,养成与孩子平等对话的习惯。
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如果能调动起学生自己的积极性,由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燕山大学艺术系大一学生尚明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心理问题过去一直比较敏感,不少学生有戒心,如果学生自己组织的心理协会对大家进行宣传教导,肯定更容易获得同学们的认同。据了解,河北省目前只有少数高校拥有学生自发组织的心理协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仍有很大空间值得社团组织挖掘。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