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说对了什么?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11-08 11:40:44
重新审视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脱离主流科学的时间已经太久了,所以我们很容易忘记,在20世纪初,人们曾把他奉为科学界的翘楚——而不像如今,大家只记得他创立了渐受冷落的心理分析疗法。休 闲 居 编辑
从业之初,弗洛伊德希望创建一种“意识的科学”,但他所掌握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手段太过生硬,所以无法完成这样一项任务。因此,弗洛伊德放弃了“科学”,让他的患者躺在沙发上,围绕童年、梦境和臆想展开无拘无束的交流。这种疗法引出了一种革命性的观点,即:人的意识就是一部肥皂剧,充斥着暗藏的欲望、敌对的心理、邪恶的动机、自我欺骗和充满隐含意义的梦。问题在于,弗洛伊德列举了许多奇闻轶事,却几乎没有掌握人和实验证据。在发明了诸如正PET扫描(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之类的方法后,科学家们对心理分析中的浮夸推测产生了怀疑。
然而,在弗洛伊德日益受到贬低时,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在对大脑的生理结构展开比较深层探索后,研究人员为他的一些理论找到了依据。如今,一批人数不多但颇具影响力的研究人员正在利用他的观点指导未来的研究工作;他们甚至在3年前创办了一份刊物——《神经心理分析》。艾奥瓦大学医学院的神经学研究负责人安东尼奥·达马西奥写道:“弗洛伊德关于意识本质的见解与当代神经科学的最新观点是吻合的。”值得注意的是,达马西奥没有集中关注心理分析或者俄狄普斯情结。相反,目前开展的是基本研究,即情感的产生和藏匿在梦的阴影中的原始情感。
内驱力与梦
除了寻找食物和避免伤痛的动物本能之外,弗洛伊德还确定了精神力量的两个来源,他称之为“内驱力”——敌对心理和性冲动(后者包括性欲,但还有更为广泛的定义,涉及追求刺激和成就的欲望)。他理论的关键在于:这些都是潜意识的内驱力,无需干扰我们清醒的意识就能影响我们的行为;它们披着厚厚的伪装,只在我们的梦中出现。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心理学和神经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没有重视潜意识内驱力的作用,而是强调意识清醒状态下的生活中的理性过程。与此同时,梦境被斥为一种精神干扰,是睡眠状态的大脑中出现的零散记忆。然而,研究人员发现有证据表明,弗洛伊德所说的内驱力确实存在。它们来源于边缘系统——这是大脑中的一个原始部分,主要在潜意识状态下活动。
如今,内驱力通常被称为情感,包括五个因素:愤怒、恐惧、分离焦虑、欲望、性冲动的变异形式——渴求。弗洛伊德1915年就预言了这一发现。他写道,内驱力源于“机体内部”,是应施加于头脑的要求而产生的,这种要求“是头脑与身体相关联的结果”。换言之,内驱力是原始的大脑电路,控制了我们对环境的反应:饥饿敌后寻找食物,恐惧的时候逃跑,渴望配偶。
梦的起源
研究人员在对“渴求”这种内驱力的探索中取得了尤为丰硕的成果。尽管和其他内驱力一样,“渴求”源于边缘系统,但它也涉及部分前脑,而前脑是比较高级的神经活动的发生地。20世纪80年代,俄亥俄州立博林格林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雅克·潘克塞普开始对脑皮层附近的一个名为腹侧被盖区的区域产生了兴趣。人脑中的这个区域就位于前额发际线以上。当潘克塞普刺激老鼠的相应区域时,老鼠会在空气中嗅个不停,跑来跑去,好像是在寻找什么。是饥饿吗?不。老鼠会径直从一盘食物旁边跑过,对潘克塞普能够想到的任何东西都视而不见。这部分的大脑组织似乎导致了一种对新事物的渴望。
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心理学家马克·索尔姆斯认为,这听起来与性冲动十分相似。索尔姆斯说:“作为神经科学家,潘克塞普发现了弗洛伊德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结果。”为了加深对梦的了解,索尔姆斯研究了大脑的同一区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神经学家就知道,梦是在一种特定的睡眠状态下出现的。那就是快速眼动睡眠状态,而这种状态又与大脑中一个叫做"桥"的原始部分有关。因此,他们认为梦是一种低层次现象,在心理学上没有多大意义。然而,索尔姆斯却发现,与梦相关的关键组织其实就是腹侧被盖区,与潘克塞普确认的产生“渴求”情感的区域是同一组织。情况似乎表明,梦就源于性冲动,而这恰恰是弗洛伊德观点。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也许在许多方面有所欠缺,但它也是现有的最合乎逻辑、最富有意义的理论。潘克塞普说:“应该把弗洛伊德和达尔文归于同一类人物。达尔文生活在基因发现之前的年代。弗洛伊德让我们了解了精神器官。我们需要加以探讨、加以发展、加以验证。”
也许我们不需要证明弗洛伊德是对是错,而是要完成他的工作。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