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文物保护与针灸图库建设”课题总结报告会纪要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4-04 08:28:54
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基金课题“针灸文物保护与针灸图库建设”,经过课题组二年多的辛勤工作和潜心研究,不仅超额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修建针灸文物陈列馆”、“建立中国针灸图库”、“编辑出版《中国针灸史图鉴》”三项任务的原有指标,还根据最新的研究发现,及时抓住难得的机遇,增补了四项新的子课题,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从而也使得原项目的完整性与先进性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该项目于2003年11月25日通过专家鉴定。专家组由来自上海、湖北、北京三地6个单位的7位科学史、博物馆学、医学史、针灸学、中医学基础等专业的资深专家组成,具备了充分的地域和学科的代表性与权威性。结题工作分两场进行,上午进行的第一场是对本项目中学术性强的三项重大研究成果——“明正统仿宋针灸铜人鉴定与仿制”、“明成化镇江府刻铜人图背人图复原”、“马王堆出土文献十一脉图补”进行科学鉴定。鉴定会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曹洪欣主持。
上述第一项成果关于明正统仿宋针灸铜人的鉴定与成功复制,不仅彻底澄清了近百年来中外学术界关于明正统仿宋铜人和宋天圣铜人的种种误解,由此理清了其他传世针灸铜人的源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考察发现了明正统仿宋铜人在对正确理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针灸经穴国家标准文本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对当前的针灸经穴国颁标准《经穴部位》的修订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第二项成果“明成化镇江府刻铜人图的鉴定及背人图复原,不仅发现被以往学术界认为早已亡佚的极为珍贵的早期铜人图,并对缺失的背人图进行了成功的复原,同时是对本课题组所提出的中医针灸文物复原新方法的一个极有说服力的典型示范;休 闲 居 编 辑
而第三项成果马王堆出土经脉文献十一脉图补,不仅弥补了原文献有文无图的缺憾,而且在表现方法与技术手段都有许多创新,为今后同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
在听取了课题组的详细报告之后,评审专家及参会的其他专家又进一步询问了有关技术细节,并逐一审核了三套文物复制、复原品。经充分讨论,专家认为此三项成果:“研究水平在国内领先,国际上无以堪比”;“是国内原创性、开创性的工作,为进一步的国宝回归,为今后的穴位定位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是爆炸性的科研成果,不仅具有文物价值,还有文献学、考证学方法论的价值,更具有中医理论的价值,对于腧穴的准确定位,经络概念的正确理解都有重大意义”;“具有透彻、全面、创新、澄清的特点,体现了铜人研究的新水平”;“是有重大科学意义的科学研究,建议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
下午进行的是整个项目的全面总结报告,结题验收由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处处长雷燕主持。课题组首先按照科技部规定的内容作了系统的总结汇报,并现场演示了“中国针灸图库”和“针灸博物馆多媒体演示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此项课题成果的主体部分:有墙的针灸博物馆——国内外针灸文物藏品最多、价值最高的博物馆,配以无墙的博物馆——目前国内载图最多并新的理念展现的大型针灸文物图集《中国针灸史图鉴》,以及大型数据库“中国针灸图库”、“针灸博物馆多媒体演示系统”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针灸文物鉴定、保护、研究和展示的立体化系统。
评审专家认为此课题的研究成果:“在科技文物的收集、保护、研究与利用方面,实现了有机的结合。为我国如何开展科技文物的收集、保护与利用树立了一个典范”;“课题的研究成果,如“图库“的建立,《图鉴》的出版,明代铜人的仿制等,不仅自身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准,有益于史学研究与建设,而且对当代的中医临床与教学,也有重要意义”;“研究路线新颖、合理,许多工作在相关领域属开创性尝试,在医史研究领域迈出了具有创造性的一步,对突破固有的模式具有极强的启发效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在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本项目成绩的同时,鼓励课题组再争取几个后续课题,下一步的工作如何深入,还需要局里哪些支持,可以直接汇报。
虽然项目的结题验收主要是根据合同书的考核指标检查项目的完成情况,但更为重要的则是要考察该项目所取得的实效,它究竟对相关学科的发展产生或将产生哪些影响?究竟解决了本学科的什么问题或者为解决哪些重大科学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不能成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或支点?本项目研究成果的显示度与贡献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明正统仿宋铜人的研究成果为流失国外的最珍贵的针灸文物——明正统仿宋铜人的回归提供了铁的证据 ;澄清了百年来学术界关于宋天圣铜人和明正统仿宋铜人的种种错误认识,特别是新发现了明正统仿宋铜人在正确理解宋代国家经穴标准文本《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方面的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以及对当今国家标准的借鉴意义;填补了铜人图和经脉图研究上的空白,从而为描绘更加完整而真实的针灸发展史画卷提供可靠的数据。
2. 指出了以往在中医针灸文物复制、复原中的方法学失误,并通过明正统铜人仿制、明成化镇江府刻铜人图复原给出应用范例。从而为今后的针灸文物(特别是针灸铜人、铜人图、明堂图)的复制、复原提供的新的方法与技术支持。
3. 大型数据库“针灸图库”和“针灸博物馆多媒体演示系统”研发成功,以其多功能和高性能在文博信息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这不仅在专业博物馆,即使在综合性博物馆,也都是走在了前面。相关成果已经引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度重视。
一句话,本项目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研究结果上,更为重要的是表现研究思路和方法学的创新上和对文物的学术价值以及对当前针灸研究指导与借鉴意义的发掘上。把文物的收集、鉴定、保护和科学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方法学的创新与新方法的示范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针灸文物保护与针灸图库建设”课题组
二○○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