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按摩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机制探讨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4-12 08:36:43
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疾病,其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吞咽功能和言语功能上。古时曾有“用药攻其内,针石攻其外”之说。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明,针灸、按摩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是肯定的。
经研究,针刺治疗机体可产生以下效果:
休 闲 居 编 辑
1、对脑血流量的影响
通过观察电针对实验性脑梗死动物脑血流量的影响,发现针刺可以使脑血管阻力降低,脑血流量增加,促进梗死区的血液循环,从而使脑梗死时的脑组织损伤程度减轻。针刺对脑血流图影响很大,可使其波幅增高,主峰角缩小,上升时间及波率改变。有人进一步证明了上述观点,认为针刺用侧颈交感神经对脑血液循环起着良好作用。
2、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采用针刺加水针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结果表明,针刺加水针(川芎嗪)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其中红细胞比容、全血比粘度、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与单用针刺组有非常明显的差异(P<0.01)。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急性中风病人1个月后发现,患者血粘度明显降低,红细胞与血小板电泳时间家快,红细胞比容下降,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下降,说明针刺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和血小板的聚集能力。
3、对甲皱微循环的影响
用针刺头部腧穴治疗中风患者时发现,针刺25分钟后,患肢甲皱血流速度、颜色和形态较治疗前有显著的变化。观察双针激光针灸治疗中风患者,结果表明,治疗前后的甲皱微循环有显著差异(P<0.05)。
4、其他
有人进行试验表明,针刺能使脑梗死动物模型的动静脉血氧分压差减少,脑血氧利用律显著降低,从而对脑组织起一定的保护作用。有认为针刺对改善皮质抑制状态,增强代偿功能,改善供血状况,减轻病变部位的缺血缺氧程度,提高皮质组织的基本电活动均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发现针刺对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有调节作用。
按摩在脑血管疾病早期的功能锻炼上,尤其是在被动的功能锻炼和恢复期降低肌张力上,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针灸、按摩两者结合,内、外兼施相得益彰,可以缩短患者的康复周期,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