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学成归来我变得更中国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16 08:25:56
“hello!”几次接通王燕妮的电话,都会听到她在电话那头活泼而礼貌的声音。我不知道这样的接听习惯是不是也与她的海外学习经历有关。
回国刚半年的王燕妮现在的身份是一个创业者,她所选择的创业行业也许会让人感到意外——老龄事业,一项在国内初生却大有可为的事业。她说,这样的选择其实得益于自己那一段海外学习经历。休 闲 居 编 辑
为了更好的明天选择离开
大学毕业后,许多人都会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感慨要提升自我,要开阔眼界。王燕妮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她在花时间思考未来的方向,她要让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而有价值。于是,她选择去海外学习,尽管这样的决定意味着要离开一个熟悉而优秀的工作团队。
2002年12月,王燕妮站在了法国的天空下,她从那里开始了自己的海外求学历程——在insead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学硕士。
时间管理是最大的挑战
王燕妮用“魔鬼式训练”来形容一年的海外学习经历。在insead,一年要完成别人差不多两年的学习内容,而且学生只有掌握了至少两门外语才能毕业。每天课程排得满满的,下课后还有很多小组工作要去完成。
insead每一届学生都来自80多个国家,在王燕妮看来,她还要抓住时机去挖掘这个丰富的文化宝藏。在那里,两个月为一学期,而每学期之间只有三四天的休息时间。历时一年的学习,可以选择在法国、新加坡校区和美国沃顿商学院之间交换,体验真正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如今想来,王燕妮认为,学业紧张并非最大的挑战,真正的挑战来自对时间的有效管理,而对一个未来的管理者而言,这样的锻炼必不可少。
在交流中体味中外差异
说到中外商学院教育差异,王燕妮感到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互动性和师生关系上。相比于其他国家学生的活跃,很多中国学生习惯了在课堂上听,而不是说。即使发言,也一定以考虑周全、“语不惊人死不说”为目标。但幸运的是,学校强大的文化感染力会改变这种缺乏互动的状况。
在insead,同学间的交流颇为重要,教授更多的承担了启发、引导和主持之职。这种广泛的交流沟通也让王燕妮意识到,只有在尊重别人的背景和观点的基础上,才能展开真正意义的探讨。毕竟,每个人的角度是不同的。
海外学习让我变得更“中国”
“能够开阔眼界,在管理国际化的、来自不同背景的团队方面积累一些经验,有机会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探索下一步的方向。”王燕妮这样诠释海外学习经历带给她的最大收获。像她现在从事的老龄事业,就是在深思熟虑、学习海外、总结前辈经验之后才决定归国着手实施的。回想起来,王燕妮说,她最早的商业计划就是通过在学校选修相关课程时与国内外同学集思广益、一步步完成的。
其实,海外学习的收获远不止于此。“感觉自己比以前更加‘中国’了。”王燕妮如是说。在海外,面对许多人对中国的误解甚至偏见,每一次作为中国人发言,每一次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都会让她更加热爱和思念祖国。这恐怕也是唯有身在海外才能有的体验。(文/祖佳)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