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浅谈初探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03 15:22:10
【摘要】 本文从中西医对比的角度认为:传统的中医学理论是以人的宏观生理功能为基础研究人体的,偏重于对人体宏观功能特性的综合研究;西医学理论则是以人的解剖结构为基础研究人体,偏重于对局部结构与具体生理功能之间关系的分析;对药物的研究,中医是从对人体作用上来把握,西医则是从结构到作用的具体部位上来研究。并着重说明了中医学的特色,根源于它的理论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把握复杂系统整体状态与特性上具有特殊的优势,以期在对中医药的研究过程中给予重视。
继承和发扬中医传统理论特色的呼声,可以说是由来已久。这种呼声的持续存在,又可以提示两个问题,一是中医的传统理论有内在的特色和优势;一是这种特色和优势在实际工作中有被忽略的倾向。休 闲 居 编辑
关于第一点是明显的,因为在近一二百年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推动下,西医学发生了长足的进步,中医学却相对缓慢得多。尽管如此,传统的中医理论在医疗实践中的许多方面,仍具有现代西医不可替代的疗效,这表明中医理论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
第二点即在西医学发生长足进步的这些年中,人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医药的研究也一直没有间断过,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这些成果主要为中医理论的合理性提供了证据,而对充实中医学的内容,推动中医学的发展意义似乎不大。原因是这些成果基本是以现代西医学的理论为指导得出的,具有容易被西医理论接受的形式,却不易被中医理论所容纳,这提示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医药的研究过程中,没有重视用中医理论去分析、归纳、总结,即没有充分发挥中医理论的特色。
那么中医传统理论的特色是什么呢?
一般认为,中医的特色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所谓整体观念,主要是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相当复杂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复杂系统,而且又是一个开放系统,即人与自然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谓辨证论治,是指在诊治疾病时,要通过对证候的分析,而达到对治疗方案的充分个体化,也就是不因病人具有相同的主要症状或局部病变而采用相同的治疗,而且还要根据兼证来辨别病人的总体状态,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可以看出,辨证论治应该是中医总体观念的一个具体体现。所以笔者认为,中医的特色主要在于整体观念。因为中医所谓的辨证,实质就是西医所说的诊断,两者只是名称不同,其作用都是对疾病进行分门别类,找出病因。
例如对头痛这一疾病,中医根据头痛的特点及全身症状、舌、脉的表现,将病因分为外感及内伤两大类,其中前者包括:风寒、风热、风湿等;后者包括:肝阳、痰浊、血瘀、肾虚等类型。西医也是通过头痛的特点,全身表现及各种理化检查指标,将头痛病因分为由颅内压升高引起的:包括占位性病变、各类炎性病变、脑血管意外等;血管性头痛包括: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还有功能性头痛等等。
所以可以看出不论中医、西医都需要对症状进行辨别后,对病因(或“证”)进行治疗,只不过中医叫辨证论治,西医叫诊断治疗,叫法不同但作用一样。
另外,对于西医诊断的一种病,中医还要进一步分型,而对中医诊断的一种病(证),如风热头痛或痰浊头痛等,显然也不是西医的某一种病,和中医一样,西医也还要进行诊断分类。
所以辨证和诊断在两种医学理论中的地位是对等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对疾病分类的原则不同、角度不同。西医偏重局部、中医偏重整体。
例如,由于病毒侵入人的脑部引起的头痛,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这个诊断对病人的全身状态考虑不多。中医要对头痛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如它要通过舌、脉等查看人体的阴阳状态,如舌质或红或淡,分别表示阳盛或阳虚,显然阴阳反映的是人体的整体状态。
中医在诊病过程中自觉地把局部症状和全身状态有机地联系起来,它对局部病变认识的不够深入,但对全身状态了解的相对较多。这种西医偏重局部、中医偏重整体的现象,正是两种医学理论本质的区别,只不过这种区别是靠各自的诊治、治法具体体现出来的。
那么难道西医不赞成上述的整体观念吗?显然不是。实际上,只是由于它至今对人体(包括与自然的联系)的认识,还不能达到从整体上把握的程度,从而无法实现治疗方案的充分个体化。
例如对感染性疾病,其致病机制是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损伤和人体反损伤两方面相互作用形成的。但目前西医主要对病原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局部的损伤了解得相对多一些,而对人体在病变过程中,整体对病原微生物及整体和损伤局部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了解的相对少得多。所以,它对感染性疾病的分析、诊断(或者说分类)及确定治疗方案,主要根据外因(即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局部(即受损的主要部位)的病变来考虑。而实际上,这类疾病主要因素又的确存在外因和局部,如多数急性感染性疾病。然而有的主要因素则在内因和人体整体方面,如因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所以,一般来说,西医疗法的效果,往往对前种情况较好,对后者则由于缺乏对人体免疫功能的有效调节而疗效不佳。而中医则是按照整体观点,从正邪两方面入手,除了考虑疾病的特异性表现外(例如或是呼吸道炎症、或是消化道炎症、或是泌尿道炎症),还要顾及到全身的非特异状态,即通过阴阳、寒热、虚实、气血津液等来全面分析和进行诊断(辨证),用相应的“证”来概括性表示人体病理的总体状态。治疗上因“证”论治,所以大致地实现了整体性治疗,故治疗方案的个体化比较强。这样使得中医疗法,对那些以内因和整体为主要因素的疾病,往往会取得比西医相对好的疗效。
可是既然连拥有现代化科技手段的现代西医都没能全面地从整体上把握人体,中医怎么能在科技非常落后的古代,就对其有了大致地整体性把握呢?这是因为中西医在研究人体时,采用的方法不同 [1] ,中医以人体宏观功能为基础,西医以人体解剖结构为基础,即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复杂的“箱子”,西医采用的是打开箱子的方法(下文称白箱法),中医采用的是不打开箱子的方法(下文称为黑箱法)。
具体地说,白箱法是通过把被研究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进而研究各个部分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整体状态及功能。这对认识被研究对象的内部结构及局部功能具有准确、清晰的优点,但这种把整体分解为部分的方法,干扰了被研究对象的自然状态,从而给局部到整体的综合分析带来误差。
例如,西医通过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等方法研究人体时,都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上干扰了人体自然的生理或病理状态,在不同程度上割裂了人体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因而不可能毫无遗漏地掌握人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一切耦合关系。还有,自然界深层次奥秘是不可穷尽的,即使打开箱子研究它的局部,则其局部仍然是一个小黑箱。
例如,人体的各个脏器、组织、细胞均是非常复杂的系统,都是相对人体的小黑箱。对于白箱法来说,离开了对这些小黑箱的清晰了解,就会影响对由这些小黑箱组成的人体的全面清晰的认识,所以用白箱法对复杂系统的研究,又严重地受到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
以现代科技水平而论,与古代相比,虽然有很大进步,但离全面清晰地把握人这一复杂机体的所有奥秘,还相差甚远。正因如此,目前西医对人体的了解,只是在许多局部上相对多一些,而对这些局部之间的复杂联系所知相对较少,以至于还无法从已知的知识全面地把握人体的整体状态的变化规律,故使得目前西医对疾病的分析、诊断、治疗,偏重于局部因素而忽略了整体状态。
黑箱法则是通过研究被研究对象的输入和输出,来达到了解它本身的目的。所谓输入,是指对被研究对象施加影响,输出则是被研究对象对施加影响的反应。使用黑箱法的根据是:自然界没有孤立的事物,各个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相互作用。而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应,有诸内必形于外,这既是中医通过大量的观察得到的结论,也是它使用黑箱法的依据。
黑箱法通过输入、输出的方式来分析被研究对象,所以对对象的内部状态及过程只是大致的推测,和白箱法相比,显然具有不准确和笼统性。但黑箱法有两个明显的优点,一是它在研究过程中不割裂、不干扰对象内部过程的自然状态,二是通过被研究对象对不同外界作用的不同反应来研究它时,这个反应乃是整个对象各方面功能综合作用的最终结果,是对象的整体反应,从而把对象在不同情况下的整体状态提示给研究者。
所以对于内部结构及功能比较复杂的系统,对于内部结构及功能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用白箱法会严重干扰其自然状态及过程的系统,也就是说,对于用白箱法目前还无法全面认识的系统,黑箱法具有它独特的优势。显然,人体(及与自然界的关系)正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中医能够在科技非常落后的古代,就能大致地从整体上把握了人体的一些基本规律。
具体地说,中医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在没有破坏人体自然结构,没有干扰人体自然的生理病理过程的前提下,取得人体整体的各种信息和对各种刺激(包括治疗及环境气候等多种作用)的反应,来研究人体的各种特性及变化规律,并用阴阳、寒热、虚实、表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指标来全面地描述和把握人体的各种复杂状态。这些状态的实质,就是人体整体功能的各个侧面,如代谢、免疫、神经体液等系统的功能状态(包括或是亢进、或是抑制、或是紊乱等)。正基于上述对人体的认识,才使中医在对疾病的分析、诊断、治疗上,能够从主症到兼症,从局部病变到整体状态上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体现出目前西医还很难达到的整体观念。
在对药物的认识上,中医依其“黑箱法”偏重于研究药物对人体的最终的整体效应。即除掌握药物对人体某一功能的作用,如平喘、止咳、利尿、止痛等,还要全面掌握它对人体的阴阳、气血、津液等调整作用,而对这些作用和效应的具体机理了解得很少。西医则依“白箱法”偏重于对药物的分子结构、作用部位及对局部组织和器官的具体效应的掌握。对药物给人体整体功能的影响了解的相对较少。
两种理论体系的区别,根源于产生两种理论的方法不同,同时两种理论的成果也不能简单的互相利用。因为各自的理论成果,都具有各自理论体系特有的表述方式,不能直接被对方的理论体系所理解和容纳。例如,一个西医学病理生理指标,如果还没有把它解释成中医术语前,就不能被中医用来作对疾病的分析。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西医学得到了巨大的进步。西医的这些成果,也可被中医利用,但这必须是在对中医学理论的内核有深刻的认识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传统研究方法(黑箱法)为指导去分析、归纳、总结这些成果,才能充实发展中医的内容。
中医学的方法是(在无毒副作用的基础上)把临床疗效作为第一要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医所说的临床疗效,不仅仅指患者的自觉症状,更应包括各种有客观根据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压、血脂、心肌缺血、心功能等,中医可以把改善这些指标作为目的进行研究治疗,但不应把重点放在生产这些指标的中间环节和机理上。原因是影响这些症状和指标的中间环节相当复杂。现今已知的那些知识,也许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如果把重点放在这一小部分进行研究,并作为治疗的根据,就失去了对整体的把握,选择的药物疗效反倒不佳,只有发挥中医特色,根据中医的理论方法,从临床症状和最终病理指标层面上全面地把握疾病,选择药物治疗疾病,才能取得西医一时还无法取得的疗效。这正是中医相对西医的优势,也是中医学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医的特色主要是它采用的黑箱法和由此达到的整体观念。正是这一特色,才使得尽管近百年来中医发展缓慢,但在高度现代的西医面前,仍具有它独特的优越性。而且在高度复杂的人体面前,虽然现代科技发展迅速,但还远远没有达到使黑箱法过时的程度。所以,我们在对传统的中医学进行挖掘、整理、充实、提高的过程中,在利用现代西医学所使用的白箱法进行研究和探索中,不应忽视中医的特色。
笔者认为在利用中医的黑箱法和整体观念的前提下,再加上现代化的科学手段,以及严格的科学实验方法,一定会对中医的发展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 华国凡,金观涛.中医史上的一个奇迹.自然辩证法通讯,1979,2:20-32.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