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和淋巴癌的区别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19 00:36:08
>>>>>>>>提问我的脖子和两腮下面用手能够摸到小包,包的大小有4mmx5mm左右.
同时,脖子有肿胀感,痛感及烧灼感有时会有.
不知道我该如何检查和治疗?
>>>>>>>>休闲养生网回答:
颈部肿块
炎性肿块
1、咽旁脓肿 属颈深部感染,累及咽旁间隙颈动脉鞘,有咽部感染史,颈侧深部疼痛、肿胀、发热。休闲 居编 辑
2、口底蜂窝织炎:感染多来自于口底、牙齿,侵及口底下颌间隙,有全身中毒症状,局部肿胀如板状硬,有张口困难和吞咽困难。
3、耳源性颈部脓肿:有中耳炎乳突炎史,感染在乳突尖端于二腹肌下扩散,形成颈深部脓肿。
4、急性淋巴结炎:感染原发灶多来自扁桃体、咽、牙齿等,引起颈淋巴结发炎,化脓,常发生在下颌骨角颈深部淋巴结,局部红肿、疼痛,有压痛,白细胞增多。
5、慢性淋巴炎:结核性淋巴结炎多发生在青年,淋巴结肿大,有淋巴结周围炎,多个淋巴结粘连,干酪性变后,有波动感,破遗后成脓瘘及瘢痕形成。
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生于小儿,有咽痛,一侧扁桃体有灰白色渗出、发热、肝脾大、颈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单核增多高达40—80 %。其他白血病亦可有颈淋巴结肿大,应予以鉴别。
7、梅毒:病人有梅毒病史。全身淋巴结肿大,可累及颈部,血清瓜阳性/。
8、放线菌病:放线菌可为口腔内寄生菌,一旦抵抗力低下、外伤后感染,常累及扁桃体和下颌骨,以致口底颈部肿胀,皮色紫红,触之板样硬,表面不平,继而破溃形成脓瘘,脓内含有硫磺样颗粒,镜下见放线菌团。
9、肉样瘤病:又称类似结核病变,组织内出现巨细胞上皮样细胞结节,但不发生干酪性变,找不到结核菌,病变组织可渐代以纤维化和透明变性,呈慢性过程,急性发作时,有疲乏、发热、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但可自行消退。常可累及纵隔和肺。
10、甲状腺炎:甲状腺炎有三种类型:(1)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多属于继发,腺体肿胀、有压痛、反射性耳痛和压迫气管症状;(2)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常发生于上感或流行性腮腺炎,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腺组织炎性异物性瓜,除炎性细胞浸润外,有含胶性颗粒巨细胞;(3)慢性炎症是一种自体免疫病,血液中抗甲状腺球蛋白自体抗体增高,肺组织被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形成滤泡,腺体弥漫性肿大,表面光滑,质较硬。
11、颈痛:指颈项部皮肤受葡萄球菌从毛囊侵入引起化脓性感染,由于该处皮肤韧厚,感染沿脂肪柱下延至颈筋膜,并向四周扩散,进入毛囊而发生多个脓头,伴有剧痛和全身感染症状。
12、组织细胞增生症:属非感染性或脂代谢障碍所引起的组织细胞异常增生,临床分三型,即婴儿型,儿童型圾嗜酸细胞肉芽肿,其中婴儿型最常见颈部淋巴结,儿童型较轻。
(三)良性肿瘤
1.皮脂腺囊肿:多发生于耳垂后下方。
2.神经源肿瘤:颈部神经源肿瘤以神经鞘瘤常见,发生在咽旁颈侧,呈单发、无痛肿块,较硬,可能来自交感神经舌下神经、迷走神经或颈丛膈神经的鞘膜细胞。
3.颈动脉体瘤:又称非嗜铬副神经节瘤,发生自颈总动脉分叉后面的颈动脉体,该小体正常平均3.5MM。肿瘤生长缓慢,循动脉扩展,可达到 2—6CM,肿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实体有包膜,多发生在单侧,病程可达 5—7年,肿瘤可压迫神经如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等。肿瘤质较软,血管丰富,可听到杂音,肿瘤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胞浆嗜酸,有细颗粒,胞核呈空泡状有核仁,瘤细胞成团。
根据不同病因,给予相应治疗:
1、颈部鳃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或瘘管,应手术治疗。
2、甲状腺腺瘤应手术切除,术时应避免损伤喉神经,防止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3、涎腺来源及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宜经颈侧途径摘除肿瘤,以便明确颈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之位置,避免剥离肿瘤时误伤。
4、鼻咽癌、扁桃体癌引起的颈淋巴结转移,采用放射治疗,效果较好。喉癌引起的颈淋巴结转移,放疗效果欠佳,应及时行颈淋巴结廓清术。
5、恶性淋巴瘤多采用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6、对于颈淋巴结核,应注意查找肺、肠等处有无结核病灶,并以抗痨药物进行治疗。
7、急性颈淋巴结炎应积极使用消炎药物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