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境界的永远朋友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01-11 15:14:53
A
有人说,朋友是一本书。用这样的眼光来研究广泛意义上的朋友,你会得到一些有意思的发现,那些邂逅之交是薄薄的活页文选,时相往还相交终生直到末了跟遗体鞠躬拜拜的是洋洋洒洒罗里罗嗦的长篇小说,衣冠讲究的朋友是硬得硌手的精装本,能力超众、特别能急你所需的是久翻不坏的工具书,与自己不在同一轨迹上的朋友是偶尔瞄上两眼的参考书,失意时可以斜偎在怀倾诉肺腑的异性朋友是对大众读者保密的“内部参考”或情书,红男绿女式的不乏潇洒但相交平平的朋友是世俗卡通画册,……能让人心向往之的最好的朋友当然是珍本善本,一旦别离,天各一方时,只好鱼雁传书,读读这些珍本善本的影印本了。休 闲 居 编 辑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你在拿起一本书的同时,其实也在失去另一本书,寻找、结识朋友的过程就是一个挑选的过程。
人生阅历增进你的眼光,修养境界修正你的抉择,而且,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对友情也有不同的感受。交友之道一任自然,这可以拿一句流行歌词来表达:“平平淡淡才是真。”它道出了人生真谛,用在朋友交往中更是异常的传神之笔。朋友交往根本不需要本照着“少年/少女交友指南”之类的书本去操作,因为,当一个人的激情具有了可操作性,“朋友”二字的真义也就消失殆尽了。
在我们情窦未开的少年时代,爱情的感觉尚羞涩地徘徊在青春期的门外,友情是最叫人向往的了。那时节,谁偶尔在学校传达室接到一封远方笔友的来信也会叫同学们羡慕得心猿意马起来。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在日记本上抄录些有关友情的名人名言,真诚地奉为圭臬。--当步入成年再回头扫描所走过的道路时,才发现那其实不过是少年的单纯罢了。你会发现泛黄的日记本子上抄的竟不乏互相矛盾或本身就矛盾着的名言,如:“金钱如粪土,朋友胜似金钱。”这里面包含了一个A(金钱)=B(粪土),C(朋友)>A(金钱),当然C(朋友)>B(粪土)的无意义转换。往往到了中年,你才会明白,朋友的寻找和交往并不需要操作性,它要求的不过是心灵的诚实相通。
朋友在于默契,相交莫逆。心性相契的朋友是那种如秋水一般看似平淡,如风吹春林一般情趣万千,其中的真实含义太多了:诗性与风度,情趣与理智,洒脱与平淡,……就看你怎样来解读它。比如,朋友间的馈赠,哪怕是一块石子一片树叶,在普通交情的人眼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出自朋友之手的这样的礼物自有它被传递的理由,甚至有几分纳须弥于芥子那样的禅意。
坦率的交往是友谊的要素,它使真正的朋友间平等相待。处在这样坦率的朋友群中,没有谁会不遗余力地把你夸成一朵花,你自己最好也别抱这样的幻想。对了,朋友之间最忌的是过分的吹捧,用王朔的说法就是:“过分的吹捧和寄予厚望有强迫一个体弱的人挑重担的嫌疑”,再就是会“造成一大批野心家和自大狂”,--不管怎么说,是坑害了朋友,如果这样的人还敢厚着脸皮称人家是朋友的话。长此以往,连自己的名声也坏了,您有能耐就当孤家寡人去吧你。
B
对于友谊,早期最为完整的研究见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占了整整两卷篇幅。他将那种相互取悦、相互利用的交往同那种一心只为对方着想的关系截然划分开来。在他看来,只有这后者才是真实的或真诚的友谊,而其它都是友谊的反面。
在整部人类文化史上,有关友谊、友情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如果你能来得洒脱一点,并不拿名人名言一类东西太当真的话,对前人论述阅读中也可品味出许多娱乐的成分,比如——
“神圣的友情如此甜蜜、稳固、忠贞又经久不衰,以致能伴随人的整个一生,--如果不要求借钱的话。”(马克·吐温《傻瓜·威尔逊的日记》)
“我在一个梦中梦到,我看见一座城池,它能顶住全世界的围攻,我梦见那就是友人汇集的新城邦。”(惠特曼《草叶集·我在梦中梦到》)
“我们在生活中耗费的同情心、友爱、信任等一切情感,均与性有着遗传上的联系,并且是由纯粹的性欲发展而来的,只是对其性目的进行了弱经,尽管从表面上看这些情感对我们的自我意识采取了纯洁的、不带性色彩的形式。心理分析让我们看到:那些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味尊重或喜欢的人,有可能是我们无意识中的性对象。”(弗洛伊德《移情动力》)
这些东西,你只当看着玩儿好了,没必要全当真。在一本一本汇集了友谊格言名言的书中,唯下面这段话深得我的好感:
“友谊是灵魂的婚姻,而这婚姻也是允许离婚的。它是两个敏感和善良的人之间达成的默契。我说‘敏感’,是因为一个僧侣、一个隐士可以既不邪恶又不知道何为友谊地生活一辈子。我说‘善良的’,是因为恶人只有同伙,酒色之徒有的是放荡不羁的伙伴儿,谋私者有合伙人,政客有党羽,闲人大都有附庸者,君王有大臣,只有善人才有朋友。”(伏尔泰《哲学辞典·友谊》)
关于朋友,古往今来,人们有过不少错误的估计,我最讨厌的一个典型说法是:友情只有人类才拥有。说这话的人不是孤陋寡闻的天真汉就是心智不全的自大狂。在一些仍然非常农村的地方,常会看到这样的一幕:几只野狗相帮着在咬另外的野狗。当名利场上的人们朋比为奸、互相争夺、争咬到一嘴狗毛之时,你简直没有勇气去比较、分辨出“人咬”和“狗咬”哪一个更高级更文明一些!唯一的解释是:因浅薄的利害而结成的联盟与朋友的真义相去何止十万八千里。
C
对于“朋友”,有时也产生一点疑问:它在人的一生中到底占有怎样的位置?或者说,它真的那么重要吗?也许没有人能准确地为友情定位,但我敢打赌,没有人会说友情不重要。
我想,也许这样的说法更加接近“朋友”的真谛:朋友并不一定是在你困难时笃定能给你具体帮助的那个人,但他是任何时候真正能理解你、给你精神力量的人。
真正的朋友就像老酒,愈陈愈香醇;
真正的朋友就像清茶,愈清愈能醒人神魄;
真正的朋友就像旧衣,不事炫赫而熨贴宜人;
真正的朋友就像文物,愈老愈弥足珍贵。
朋友多了好,朋友是自己生命活动力的扩展,这样说却不是翻弄那些“朋友多了好办事”之类的俗不可耐的老话。朋友又不一定要求多,一位中国的名人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也是朋友,但那是朋友的最高境界了,是24K金的。
文章开头说过朋友是一本书,朋友是好书,但你没法子“通读”所有的朋友。一个人择友的态度其实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势。对一些人来说,朋友永远是奢侈。一位在1831年逝世的德国哲学家在他弥留之际感叹说:“只有一个人理解我。”但马上又摇头否定说:“就连这个人也不理解我。”
朋友的另一代名词,叫作“永远”。风花雪月的诱惑所能支持的是短暂的满足,当你在感官的一派旖旎之中享用过尽情尽兴的诱惑之后,蓦然回首,你得到的只是一片空虚。对进入了24K黄金境界的真正的朋友而言,“永远”绝不止是个形容词。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