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少女梦断“职业病”:谁来延续她的生命?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3-31 00:40:09
19岁,花一样的年龄。然而,曾在广东打工的广西上思县叫安乡农村女孩李妙山却是那样不幸。
再生障碍性贫血一天天吞噬着她的生命,医院已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由于家庭的贫困,没有单位承担患职业病的责任,近30万元的“换血费”至今难以筹措。在父母泪水相伴下,命若游丝的李妙山只能天天躺在床上,看着操劳的父母与厂家无休止的交涉,看着自己的生命无奈地一步步走向终点。
“好心人,救救我女儿吧”
6月25日下午,叩开李妙山住的广西职业病研究所403号病房,李妙山年近半百的母亲张玉玲见到记者,一下子双膝下跪:“好心人,救救我女儿吧,她还年轻,妈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离开。只要能救活我女儿,我什么都可以做……”
看到母亲痛苦的神情,病床上脸色苍白的李妙山眼中噙满泪水。老实忠厚的父亲李锦鲜只是无助地望着窗外,偶尔说一句:“工厂咋就坐视不管呢?”李妙山枕头旁的一个硬纸板上写着“我要活下去”。
放着3张床的简陋病房,气氛沉闷得有点让人窒息。李妙山的姐姐李娜山告诉记者,自从妹妹今年4月5日被确诊为“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后,父母整天以泪洗面。现在妹妹双大腿皮下以及右肘关节皮下已开始出现血点、血斑。
“工厂不管,已欠了医院大笔医药费,我现在只好再次回家借钱,如果借不到,只能带孩子回家等死。”父亲李锦鲜说。
一段时间的等待过后,李妙山及母亲的情绪渐渐平静。在姐姐的帮助下,李妙山微微地侧过身,向记者叙述了那段梦魇般的经历。
两年打工路,天天与油漆相伴
2004年4月14日,初中毕业不久的李妙山怀揣着梦想,与家乡的姐妹一起加入到打工队伍中。她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乌沙第六工业区一塑胶制品厂找了一份工作。
李妙山说:“上班第一天,第一个感觉就是好浓的油漆味。我主要从事印染、丝印工作,其实就是将各种文字、图标通过化学方法,印染到各种电器产品上。这种工作天天接触油漆、白电油、开油水、天那水等含苯及苯化学物等有机溶剂。为了赶进度,我们几乎天天加班,有时甚至通宵。工作期间,也不带口罩。由于每天做工时间长,加上油漆味浓,开始还有点受不了,但为了挣点钱只好忍着,时间一长也就适应了。”
这一干就是近两年。“这么长时间来,工厂从没组织过工人进行一次体检。”今年1月份,李妙山感觉到身体不舒服,经常头晕乏力,且皮肤变得越来越苍白。3月1日,李妙山请假回家。“一见到她,脸色苍白得差点认不出来了。随后到上思县人民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她是贫血。但由于假期已到,3月18日,她又强忍着赶回厂里上班了。”母亲张玉玲说。
再次上班不到一周时间,李妙山不时地两眼发黑、全身乏力,有时站都站不稳。实在坚持不下去,3月29日,李妙山又回到老家。一周后,李妙山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骨髓检查,被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4月6日,在医生建议下,她被转到广西职业病研究所检查治疗,医院的诊断结果是职业性慢性重度苯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它的一种病症。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李妙山为何会患上这种特殊的病?专家在了解了她的“职业接触史”后,广西职业病研究所委托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李妙山工作过的工厂车间空气取样检测,发现车间空气中含甲苯、苯。
李妙山的主管医生、广西职业病研究所中毒病区副主任梁启荣说,在油漆、制造、皮革等行业,原料中的苯及其他化合物常弥漫在车间。如果防护不严,从业人员很容易通过呼吸道吸入,时间一长极易引发苯中毒,有的表现很敏感,李妙山就是如此。
谁来支付30万元“换血费”
截至6月25日记者采访时,医院已给李妙山的家属两次下了病危通知书。梁启荣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李妙山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急剧减少。血小板减少意味着体内很容易大出血,加之本身造血功能明显减弱,后果可想而知。
医生称,李妙山现在的病情常规药已很难奏效,要想治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骨髓移植,达到换血目的。“别说骨髓移植配型难,即便找到了,30万元的治疗费用,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现在妹妹只能靠输血来延续生命。输一次血小板就要1400多元,每星期输两次。”李娜山说。
父亲李锦鲜为了挽救女儿的生命,两次从老家赶到李妙山所在的工厂反映情况,商量解决办法,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李锦鲜说:“5月29日,我们第一次到工厂交涉,结果从上午10点一直等到下午3点,没有人理睬我们。后来,来了个负责人,我们提议工厂派人到广西看望一下李妙山病情,以便尽快手术,但对方称老板不在,不能决定。我们人生地不熟,只好回家。几天后,工厂那边打来电话,要我们到广东去再商量一下。6月12日,我们连夜赶过去。当提出手术费用要20多万元时,对方再次拒绝谈下去,而且称’工厂当初有关部门认定合格后才生产的’,李妙山的病工厂没有责任。”
无奈的李锦鲜只好再次回到广西。母亲张玉玲哭着告诉记者,因为家里穷,几个小孩早早就离开学校,为了给女儿治病,已忍痛将家中的“命根子”耕牛、母猪都卖了。住院两个月来,已经花费了3万多元,其中2万多元还是东拼西凑来的。
6月16日,记者电话采访了李妙山原打工工厂负责人吴先生,对方称:“到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有多少打工者梦断职业病
记者了解到,李妙山的病情只是一个缩影。职业病已不仅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还引发一连串的社会问题。据卫生部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约1600万家企业存在着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受不同程度职业病危害的职工总数约2亿人。仅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规明确的职业病已多达110多种。而且,随着一些新材料、新技术使用,我国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见过或很少发生的如三氯甲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等严重职业病。
记者了解到,在矿产、印染、皮革、化工、电子等行业,职业病发病率尤其高。然而,即便如此,由于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工作环境识别的常识,大多数农民工“中毒”后,往往以为患的是“发烧感冒”,要么稍微休息一下再干,要么回家等待。“正因为认识模糊,加之苯中毒、铅中毒、矽肺病等这些职业病潜伏期长,很多农民工到死都还不知情。”广西职业病研究所所长葛宪民说。
葛宪民称,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用人单位没有履行法定的职业病防治责任,以及有关部门职业病防治监管缺位。按规定,农民工依法享有职业病危害知情权。但许多企业没有依法履行职业病危害申报、告知制度等,造成许多农民工对自己所在的企业和所从事的工种有无职业病危害,几乎全然不知。同时,尽管在职业病防治法中已经明确了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但在现实工作中其实只有卫生行政部门在独家监管,很难形成合力。
针对目前职业病高发以及一些部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将职业病防治作为硬指标,纳入政府年终考评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另一方面对那些漠视农民工生命的企业,依据相关法律给予经济上重罚,必要时企业停产甚至注销。同时,政府、企业、社会要加大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培训和指导,至少让外出务工人员脑海里有职业病概念,从而尽可能减少像李妙山这样的悲剧。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