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与姓娠病症宜食物品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4-20 10:51:47
宜食物品
在怀孕期间,根据上述宜忌原则,结合自身病情,宜分别选食下列物品。
妊娠恶阻者宜食物品有。
生姜
性温,味辛,有温中、散寒、止呕、化痰作用,适宜胃寒和痰浊型妊娠恶阻者食用。南北朝·陶弘景曾说:“生姜去痰下气,止呕吐。”《药性论》亦说它“止呕吐不下食”。《食医心镜》中有“治呕吐,百药不瘥:生姜一两,切如绿豆大,以醋浆七合,于银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的记载。所以,古代孙真人云:“姜为呕家圣药”,实属经验之谈。
紫苏叶
性温,味辛。《本草汇言》中说它能“散寒气,安胎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对胃寒及痰浊型妊娠恶阻呕吐之人,食之最宜。可用鲜紫苏叶2~3片泡茶饮,也可在烹调鱼肉虾蟹之时加入鲜紫苏叶4~5片,古人称它为“杀一切鱼肉毒之要药。”此外,妊娠胎动不安者也宜服之。明·李时珍指出:“紫苏同橘皮、砂仁,则能行气安胎。”
砂仁
性温,味辛,适宜胃寒性妊娠恶阻呕吐及胎动不安的孕妇食用。《济生方》载有“缩砂散”,是用以治疗妊娠胃虚气逆,呕吐不食:“缩砂仁不拘多少,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生姜自然汁少许,沸汤点服,不计时候。”还有古方记载:“治妇人妊娠,偶因所触,或坠高伤打,致胎动不安,腹中痛不可忍者:缩砂不拘多少,捣为末,每服二钱,须臾觉腹中胎动处极热,而胎已安。”所以,《药品化义》中指出:“砂仁辛散苦降,若呕吐恶心,寒湿冷泻,以此温中调气。若胎气腹痛,恶阻食少,胎胀不安,以此运行和气。”
白豆蔻
性温,味辛,有行气、暖胃、止吐的作用,对妊娠恶阻、恶心呕吐属寒者尤宜。《开宝本草》载:“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医学启源》说它“温暖脾胃”。古时《随身备急方》亦云:“治胃气冷,吃饭即欲得吐:白豆蔻三枚,捣筛更研细,微温调服。”《武汉医药卫生》曾介绍:“治妊娠呕吐:白豆蔻3克,竹茹10克,大枣三枚,鲜姜3克,将生姜捣碎取汁,三药煎取1茶杯,约50~60毫升,冲姜汁服。”单用白豆蔻与生姜亦佳。
芦根
性寒,味甘,有清热、止呕、除烦的作用,适宜胃热妊娠恶阻呕吐的孕妇煎水代茶饮。《唐本草》载:“芦根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明代医家缪希雍指出:“芦根味甘寒,火升胃热,则反胃呕逆不下食,孕妇血不足则心热,甘寒除热安胃,亦能下气,故悉主之也。”凡妊娠恶阻,口干呕逆,苔黄舌红者,服之尤宜。
萝卜
性凉,味甘辛,有清热、化痰、下气作用。明·李时珍认为萝卜“主吞酸”,《濒湖集简方》中介绍:“治食物作酸:萝卜生嚼数片。”《普济方》亦载:“治翻胃吐食:萝卜捶碎,蜜煎,细细嚼咽。”对于妊娠初期,胃热呕吐,恶心吞酸的恶阻反应者,宜生嚼萝卜适量,或捶碎绞汁饮服,不必用“蜜煎”。
冬瓜
性凉,味甘淡,妊娠恶阻呕吐属胃热者,宜用冬瓜煨食,它有清热、化痰、和胃的功效。清代食医王孟英说冬瓜“清热,养胃,生津,涤垢治烦。”
橘子皮
有理气化痰之功。《本草纲目》中说它“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对痰浊中阻的妊娠恶阻,恶心欲呕,呕吐黏液清痰,舌苔浊腻者,最宜用橘皮泡茶饮。柚子也适宜妊娠恶阻者食用,《日华子本草》中就说:“治妊孕人食少并口淡,去胃中恶气。”
柠檬
味极酸,孕期妊娠恶阻和胎动不安者宜食之,柠檬有止呕和安胎之功。《食物考》即有记载:“柠檬,孕妇宜食,能安胎。”《岭南随笔》说它能“治哕”,《纲目拾遗》认为“腌食下气和胃”。《粤语》中还指出:“柠檬,宜母子,味极酸,孕妇肝虚嗜之,故曰宜母。”所以,在广西民间,柠檬又叫“宜母果”。
甘蔗
中医认为蔗浆有止呕的作用。如《别录》中说它“主下气和中”。《随息居饮食谱》认为甘蔗能“止虚呕”。《食物疗法》中还介绍:“治妊娠呕吐:甘蔗汁1盅,生姜汁5滴,一日数次。喜食酸甜的孕妇最适用。”所以妊娠恶阻者宜以甘蔗汁同姜汁一起食用。
苹果
是一种碱性食物,孕妇食之颇宜。尤其是在妊娠反应期吃些苹果,可以调节水盐和电解质的平衡,预防因呕吐而出现的酸中毒。
休 闲居编 辑
胎漏下血的孕妇,即有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宜吃下列食品。
阿胶
性平,味甘,能滋阴补血,是中医最常用的调经、止血、安胎、保胎药,妊娠胎漏下血者食之最宜。古代医家对于流产先兆的孕妇,在用药时有“妊娠下血加阿胶”之说,古方中每多用之。如《千金方》“治妇人漏下不止”,《金匮要略》胶艾汤“治妇人有漏下者,有妊娠下血者”等,均以阿胶为主。凡体质虚弱的孕妇,见有先兆流产征象,或有习惯性流产史者,均宜炖化阿胶服用。
鸡肝
能补肝肾,妇人胎漏者宜食之。正如《本草汇言》中所说:“鸡肝,补肾安胎。……今胎妊有不安而欲堕者,取其保固胞蒂,养肝以安藏血之脏也。”
鸡蛋黄
性平,味甘,有滋阴养血之功。明·李时珍认为:“鸡子黄,气味俱厚,故能补形,昔人谓其与阿胶同功,正此意也。”《晋济方》载:“治妊娠血下不止,名曰漏胎:鸡子十四枚,取黄,以好酒二升煮,使如饧,一服之未瘥,更作服之,以瘥为度。”
鸽肉
性平,味咸,能补肾益气。唐·孟诜认为鸽肉“调精益气”。《本草再新》说它“滋肾补阴”。四川民间多用于妇女干血劳和月经闭止。此外,鸽肉中的蛋白质,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孕妇流产或早产。
牛皮胶
为黄牛的皮所熬的胶,又称黄明胶。有滋阴养血止血的作用,对先兆流产或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宜炖化食用。《本草纲目》就有“黄明胶治妊妇胎动血下”的记载。《肘后方》中亦有“治妊娠卒下血:酒煮胶二两,消尽顿服”的办法。牛皮胶的简易制法,是将干燥的牛皮,铡成小块,清水浸洗2天后,入铜锅内加清水慢慢煎熬,并随时加水,每24小时滤取清液,如此反复3次,将全部滤液用明矾沉淀,取其清汁,再入铜锅加热浓缩后,加入黄酒或冰糖收胶即成,切为小块,晾干备用。
海参
有补肾、益精、养血的功用。孕妇胎漏下血,多为肾虚而不固,法当益肾为主,海参不仅滋补益肾,《现代实用中药》还认为可以“用作止血剂”。《随息居饮食谱》亦指出,海参“滋阴,补血,调经,养胎,利产”。可见对体弱妇女及孕妇有养胎保胎,养血止血的食疗效果。
葡萄
性平,味甘酸,有补气血、强筋骨和利小便的作用。适宜气血不足的胎漏下血的孕妇和妊娠浮肿者食用。如《随息居饮食谱》中说:“葡萄补气,滋肾液,益肝肾,强筋骨,安胎。”故有先兆流产者宜服。《百草镜》中又说:“葡萄利水甚捷,除遍身浮肿。”妊娠浮肿者,食之亦佳。
杜仲
有补肝肾,强筋骨和安胎之功,对肾虚胎漏,即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在怀孕期间见有腰酸软无力,小腹坠痛,胎动不安,见红下血者,宜食杜仲。《简便单方》亦载:“治频惯堕胎或三、四月即堕者:于两月前,以杜仲八两,续断二两,山药五、六两为末,作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汤下。”民间常用杜仲50~100克,与猪腰子如常法煎汤食用。
此外,有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的孕妇,还宜吃些山药、党参、黄芪、芡实、莲子、木耳、红枣、龙眼肉、栗子、胡桃仁、鸡肉、牛肉、鱼肉、枸杞子、芝麻、花生、豆制品、禽蛋等有健脾、益肾、补气的滋补强壮食品。
妊娠浮肿者宜食物品有。
赤小豆
性平,味甘酸,能利水消肿。元代医学家王好古说:“赤小豆消水通气而健脾胃。”《药性论》亦云:“治水肿皮肌胀满。”为加强利水消肿的效果,民间有用赤小豆与鲤鱼,再加葱姜调味,一同煨烂后食用,对妊娠浮肿者颇有裨益。
米皮糠
适宜因B族维生素缺乏而引起的妊娠脚气浮肿。早在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就有记载:“治
脚气常作:米皮糠五升,以水一斗,煮取七升,去滓,煮米粥常食之,即不发。”据近代研究,米糠中含有油脂、蛋白质、糖、纤维素以及多量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A、维生素E等。对于妊娠脚气浮肿气者,民间有用米皮糠、麦芽各等量,磨粉做团子,蒸熟食用,每日吃3~5个。
乌鱼
又叫黑鱼、鳢鱼。有补脾,利水的作用。《食医心镜》认为它能“治十种水气病:鳢鱼一条,重一斤以上,熟取汁,和冬瓜、葱白作羹食之。”宋代医学家苏颂也在《本草图经》中说:“主妊娠有水气。”在古代治疗浮肿的食疗方中,经常用到乌鱼。对体质虚弱的孕妇见有脸面及下肢浮肿者,宜常用乌鱼煨汤服。
鲤鱼
性平,味甘,能利水、消肿、下气、通乳、安胎。《本草拾遗》载:“鲤鱼主安胎。胎动,怀妊身肿,为汤食之。”《本草纲目》亦云:“鲤,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脚气之病,煮食下水气。”对妊娠水肿和脚气浮肿者均宜常食之。
鲫鱼
性平,味甘,有健脾利湿消水肿的作用。《医林纂要》载:“鲫鱼性和缓,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脾而不濡,所以可贵耳。”吉林省民间有用鲜鲫鱼一条,砂仁末二钱,甘草末一钱。将鱼去鳞肠洗净后,纳入两末于鱼腹内,再用线缝好,清蒸熟烂,分三次当莱吃,用以治疗“全身水肿”。对体虚孕妇浮肿者,宜食之,也可常用鲫鱼煨取浓汤饮,颇有裨益。
鲈鱼
性平,味甘,具滋补、安胎、治水气的作用。如《食疗本草》中即有“鲈鱼安胎、补中”的记载。《食物中药与便方》中还介绍:“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鲈鱼作鲶食之。”所以,妇女怀孕期间宜食之,若出现妊娠浮肿或胎动不安时,食之更宜。
夷鱼
性温,味甘,有补气开胃、滋阴催乳作用,还能治水气。《唐本草》中就说它“主水、浮肿,利小便”。这对怀孕妇女尤宜,当出现妊娠水肿时,宜常食之。
妊娠浮肿者还宜常吃冬瓜、黑豆、玉米须、牛奶、羊奶、鸡肉、鸭肉等营养丰富,补虚利水的食品。
此外,怀孕妇女特殊情况下,还宜服食下列食物。
豆浆
急性妊娠中毒者宜食之。据临床报道,对92例先兆子痫及子痫患者(即妊娠中毒症),采用豆浆饮
食,即每日给纯黄豆制的豆浆2 000毫升,加糖200克,分6次进食,一般持续2~4天,并改用无盐普食。结果水肿消退,血压下降,收效满意。经分析,豆浆含钙低,含盐少,含维生素B1及烟酸较多,故有降低血压和利尿作用。
猪肉
怀孕妇女临产时,如因羊水缺少引起难产,食之颇宜。《千金·食治》认为猪肉能“补虚乏气力”。清·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还介绍:“治液干难产:猪肉煮汤,吹去油饮。”
兔脑
性温,孕妇临产前宜食之。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曾说:“兔脑催生滑胎。”《证治准绳》有一名方叫兔脑丸,又称催生丹,专治“产妇产育艰难,或横或逆”。民间中有在腊月取兔脑与透明乳香适量研和,做成1克重药丸,阴干备用,当胎儿迟迟不下时,用热黄酒送服1丸。
鹌鹑蛋
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A和铁、磷、钙等物质,尤其适宜孕妇临产前服食。有报道:用鹌鹑蛋3个,米醋50毫升煮沸,冲服,对产后胎衣不下者有益。
螃蟹
能散瘀血、通经络,尤以蟹爪更强。根据前人经验,怀孕妇女临产之际,如出现胎盘残留,或孕妇临产阵缩无力,胎儿迟迟不下之际,吃些蟹爪,颇为适宜。如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教授曾经介绍:“妇女临产阵缩力微弱,胞浆破而迟迟不下者,或胎死腹中及胎盘残留:蟹脚爪30~60克,黄酒或米醋适量,加水同煎服。”
牡蛎肉
能滋阴养血,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清补营养食品。由于牡蛎肉中含有多种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糖元,这对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矫治孕妇贫血和对孕妇的体力恢复,均有裨益,故孕妇常食尤为适宜。近年用牡蛎提取研制的“金牡蛎”保健食品,还能预防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和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又能防治孕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妇女怀孕期间食之亦宜。
鹿肾
又称鹿鞭、鹿冲。性温,味甘咸。根据古代医家经验,鹿肾能补肾益精壮阳。《四川中药志》还说它“治妇人子宫寒冷,久不受孕”。《中国医学大辞典》又介绍:“治妇人血虚,不能受孕者:鹿肾熬胶,与阿胶撺入服之。”所以,对不孕症妇女,尤其是宫冷不孕者,食之尤宜。鹿胎也有同功,《青海药材》中就指出:“鹿胎治妇女月经不调,血虚血寒,久不生育。”所以,婚后因子宫虚寒久冷而不孕者,常食颇宜。
龙眼肉
怀孕足月,即将分娩,中医称之为临盆。产妇临盆,吃些龙跟肉最为适宜,这是清代食医王孟英经验之谈。方法是:以剥好的龙眼肉,盛竹筒式瓷碗内,每肉30克,入白糖3克,素体多火者,再加西洋参3克,碗口罩以丝棉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蒸到百次。每以开水瀹服一匙,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产妇临盆,服之尤炒”。
葱
根据古代医家经验,葱有安胎之功,凡怀孕期胎动不安者,食之颇宜。如《别录》中即有葱能“安胎”的记载。《日用本草》亦云:“葱,能达表和里,安胎止血。”清代医家王士雄还介绍:“胎动下血,葱白煎浓汁饮,未死即安,已死即下,未效再饮。”据现代研究,葱中所含的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可促进胎儿组织器官的发育,井能供给孕妇大量的热能,有利于母体和胎儿的健康。因此,怀孕期妇女适宜吃些大葱。
橄榄
由于橄榄中含有丰富的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其中钙和钾的含量尤为丰富,铁、锌、镁的含量也高。而且所含橄榄油还能大大加速骨骼的发育,这对怀孕期妇女尤为适宜,不仅能补益自身体质,还可以加速胎儿的生长发育。
查询更多宜食物品信息
≡ 查看、发表评论 ≡